[发明专利]一种工程型太阳能集热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6391.2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林;刘启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50/40 | 分类号: | F24S50/40;H02S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太阳能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型太阳能集热显示装置,属于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能源以及自动化控制领域。该装置包括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箱,集热循环管等部件,供热水管通过安装在其上的止水阀与分热水管连接,供热水管上与太阳能热水箱连接的一端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分别与电子温控器、光伏板连接,光伏板同时与电子温控器连接,电子温控器安装在用户的门上,用于设定控制温度并显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电子温控器控制电磁阀关闭,避免用户在水温过低的时候放水浪费水资源,避免用户在水温过低的时候放水导致太阳能热水箱里的水温度直降,使得水温需要长时间才能升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型太阳能集热显示装置,属于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能源以及自动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该产业也成为我国唯一在生产能力和利用规模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随着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太阳能企业开始将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核心技术还是外观形象,无论是集热技术、保温技术还是高能效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由于受天气影响大,如果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就不能制取热水,非常麻烦,天气不好时,人们也要放出很多冷水才会有热水出来。太阳能热水器不能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温的时候,则需要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方式电费会高很多,跟它的节能理念又有所冲突。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型太阳能集热显示装置,在用户门上安装了电子温控器,当人们外出回家时,可以看见门上电子温控器显示的太阳能热水箱里的水的温度值,就可以知道能不能洗澡,这样就解决了因不知道有没有热水导致的每次洗澡前都要放水的问题,且方便人们用水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在太阳能充足时使用光伏板给电磁阀和电子温控器供电,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约了电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且供电电压在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保证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型太阳能集热显示装置,包括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1,太阳能热水箱2,集热循环管3,循环泵4,冷水补水管5,给水泵6,热水箱排污口7、止水阀8,供热水管9,分热水管10,电磁阀11,温度传感器12,光伏板13,电子温控器15;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通过集热循环管3与太阳能热水箱2连接,集热循环管3上安装有循环泵,太阳能热水箱2下部连接有冷水补水管5,冷水补水管5上安装有给水泵6,太阳能热水箱2底部设有热水箱排污口7,太阳能热水箱2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2,太阳能热水箱2的上部连接有供热水管9,供热水管9通过安装在其上的止水阀8与分热水管10连接,供热水管9上与太阳能热水箱2连接的一端设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分别与电子温控器15、光伏板13连接,光伏板13同时与电子温控器15连接,所述的电磁阀11、电子温控器15同时接市电,电子温控器15安装在用户的门上,用于设定控制温度并显示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当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电子温控器15控制电磁阀11关闭。
优选地,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集热循环管3,循环泵4形成的循环系统为两套,分别位于太阳能热水箱2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供热水管9连接在集热循环管3的上方,温度传感器12安装在集热循环管3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2位于供热水管9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分热水管10上安装有止水阀8。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温控器15设定的控制温度值在10~3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