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放号用户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4369.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3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63 | 分类号: | H04M1/663;H04M3/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曹杰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叫号码 骚扰电话 主叫号码 呼叫请求 主叫终端 圈信息 获知 通信 接收呼叫 提示信息 有效减少 振铃延时 时间段 挂机 延时 预设 振铃 提示 发送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放号用户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若判断获知所述被叫号码为二次放号号码,则获取二次放号前所述被叫号码对应的通信交往圈信息;若判断获知二次放号前所述被叫号码对应的通信交往圈信息包括所述主叫号码,则确定延时振铃并向所述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被叫号码为二次放号号码;根据在预设的振铃延时时间段内所述主叫终端是否挂机,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用户办理了二次放号的电话号码后,有效减少来自二次放号前的通信交往圈的骚扰电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放号用户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通信行业号码资源有限且申请新的号码增加资源开支,在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号码销号之后,通信运营商会将号码回收重新放入号码资源池,并在一定时间后,再次发放给新用户使用。按照现行规定,已注销的手机号码冻结三个月以上,便可二次放号。但重新发放的号码会给新用户带来很多困扰。比如二次放号的新用户在营业厅购买了一个手机号码并使用后,会经常接到来自二次放号前的用户交往圈的电话。这些电话是二次放号前销号的用户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对二次放号的新用户来说都是无用的骚扰电话,给二次放号的新用户造成了极大困扰,降低了二次放号用户的用户体验,甚至可能造成客户流失。
而现有减少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一、各种应用软件的标记识别。如目前的360手机卫士、搜狗号码通等,用户通过手机软件标记就会将信息同步到指定平台,用户再接到这些来电,手机就能自动辨别对方的身份,用户根据提示确认是否接听。二、用户自定义黑名单。不在通讯录内的号码来电,用户通过接听电话,判断对方的身份,再确认是否将用户加入黑名单。加入黑名单的用户下次来电会直接拦截。三、通过拨打时间短、呼叫频次高等特点建立骚扰电话识别模型。普通意义上的骚扰电话通常具有的共同点是:拨打时长较短,一般为被挂断,短时间内拨打多次电话号码;拨打用户回拨比例较低;拨打用户群体内电话比较随机;在不同日期拨打不同人群,连续日期拨打相同号码人数较少;与拨打人群之间的平均距离很大。各大运营商根据骚扰电话的特点建立骚扰电话识别模型,对用户提醒来降低骚扰电话对用户的影响。四、分析陌生号码与用户的关联性,主动提示用户可能的骚扰。通过分析陌生号码与本机号码的关系确定两者是否陌生状态,进而判断本机用户是否可能认识陌生号码联系人,向用户发出提示,避免用户误接骚扰电话。
但是,二次放号的新用户所接到的来自二次放号前的用户交往圈的骚扰电话通常为正常在用的个人用户合法号码且不存在违规行为,不会被应用软件标记,也不会直接被纳入黑名单,使用现有减少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无法识别;而且现有在判断陌生号码与本机号码关系时,使用的是服务器上存储的注册至该服务器的本机号码的所有联系人信息,而二次放号的号码之前已经在该服务器注册,当之前交往圈用户向该号码发起主叫时,会被该服务器判断为半陌生状态,会向二次放号新用户做出非骚扰电话的错误判断,每次都需新用户手动判断是否接听,仍会对用户造成打扰。
鉴于此,在用户办理了二次放号的电话号码后,如何减少来自二次放号前的用户交往圈的骚扰电话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放号用户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在用户办理了二次放号的电话号码后,有效减少来自二次放号前的用户交往圈的骚扰电话。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放号用户骚扰电话的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若判断获知所述被叫号码为二次放号号码,则获取二次放号前所述被叫号码对应的通信交往圈信息;
若判断获知二次放号前所述被叫号码对应的通信交往圈信息包括所述主叫号码,则确定延时振铃并向所述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被叫号码为二次放号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4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