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控制活性炭滤池中孳生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880.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刚;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A61L101/20;A61L10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活性炭 滤池 孳生 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活性炭滤池中孳生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清洗活性炭滤池停止工作,沥除存水后,采用50‑100mg/L(以Mn计)的KMnO4溶液浸泡5‑10min,浸泡完成后沥除KMnO4溶液;然后采用5‑20mg/L(以Cu计)的CuSO4溶液浸泡10‑30min,浸泡结束后,反冲洗至反冲液中Cu≤1.0mg/L即可。该方法采用高浓度“高锰酸钾+硫酸铜”快速淋洗、浸泡,应用简便安全,成本低廉,无毒害性原辅材料,需时短,对微生物去除效率高,具有持续抑菌效能且对碳粒影响较小,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短板;且能实现主要反应溶液的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活性炭滤池中孳生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重要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之一,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大分子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目前已在欧美多国及我国广州南洲、深圳梅林和南山、上海源江等多个大型水厂得到应用。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活性炭使用年限的增加,多种浮游生物包括红虫、摇蚊幼虫等和一些潜在致病菌种如蜡样杆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活性炭滤池内孳生现象较为普遍。深圳市笔架山水厂实际运行中,出水多次检出剑水蚤、线虫等微型动物;同时有阴沟肠杆菌和栖稻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检出。另一方面,活性炭床的泄露微粒又为这些生物特别是致病菌提供了还原性微环境,有研究表明41.4%活性炭工艺出水中出现异养菌吸附在活性炭颗粒上的现象,17%的水样炭粒上出现大肠杆菌,甚至有相当部分(占总数28%)为粪大肠杆菌;这使得微生物对后续的液氯、紫外线灯等消毒措施具有很强的抵抗性,如有报道指出,在pH=7.4的常规条件下,经2mg/L的氯30min灭活后,所有微生物均能存活;这就迫使水厂加大消毒剂的用量,从而增加了消毒副产物生成风险。此外大量孳生的浮游生物和潜在致病菌还可产生较多代谢产物、内毒素等潜在的危害物质,如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肠毒素等,也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形成严重威胁。由于臭氧预处理会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使用成本,一般水厂活性炭填料的使用周期可长达2-3年。如何建立安全高效的杀灭活性炭滤池中的孳生生物、解决工艺出水的微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相关水厂的技术难题。
目前水厂多采用氨、氯、氯胺、食盐等对活性炭滤池定期浸泡(张金松,乔铁军.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水质安全性及控制措施;王辉.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生物风险及控制措施研究)或物理加热(一种利用热处理控制饮用水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浮游动物繁殖的方法,申请号201010148815.6)、干床处理等,但上述技术方案或浸泡/干化时间较长,对水厂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同时也易影响活性炭颗粒的稳定性,造成更多微小炭粒的生成和流失;或需配备设置复杂且使用率较低的热水管路系统和循环系统、加热系统等,或采用高剂量的氯消毒剂,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风险高,同时对浮游生物和致病菌的控制效果也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控制活性炭滤池中孳生生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浓度“高锰酸钾+硫酸铜”快速淋洗、浸泡,应用简便安全,成本低廉,无毒害性原辅材料,需时短,对微生物去除效率高,具有持续抑菌效能且对碳粒影响较小,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短板;且能实现主要反应溶液的重复使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控制活性炭滤池中孳生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清洗活性炭滤池停止工作,沥除存水后,加入50-100mg/L(以Mn计)的KMnO4溶液浸泡5-10min;
(2)步骤(1)浸泡完成后沥除KMnO4溶液,然后加入5-20mg/L(以Cu计)的CuSO4溶液浸泡10-30min,浸泡结束后,反冲洗至反冲液中Cu含量≤1.0mg/L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术器械消毒净化方法
- 下一篇:具有自动更换功能的体温计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