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2778.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廖跃飞;谢继祥;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巨星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B23K28/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5 | 代理人: | 夏兴友 |
地址: | 52371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电池组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出厂后,端部设有极耳,使用电池时,需要将极耳与外部导线连接,或者将多片电池进行串并联形成电池组后再与外部导线焊接,这就涉及到电池极耳的焊接问题。
现有常用的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是采用电烙铁和焊锡进行人工焊接,这种焊接方法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焊接时间较长,在操作过程中,电池本体必需承受烙铁焊接时的高温传导,极容易使电池受到内部伤害,从而影响产品整体(如移动电源,启动电源等)的寿命。
另外,这种采用焊锡焊接的方式,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虚焊,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传统焊锡工艺操作时难控制,需要由熟炼的操作员工才能操作,操作不当,会对电池造成高温伤害(高温由焊接的烙铁经极耳传导而进)。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基于铆钉连接极耳的方式,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4204977 U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申请号201420736383.4);该专利中,极耳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极耳与引出导线也通过铆钉连接,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电芯耐受高温的问题,但是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开设通孔,需要使用铆钉部件,因而实施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合推广使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该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易于实施,有利于保障焊接效率及良品率。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1)电池的连接方法如下;将引出导线与连接片焊接或压接后再将连接片与电池的极耳焊接;
(2)电池组的连接方法
包括极耳之间的焊接以及极耳与引出导线与极耳之间的焊接;
引出导线与极耳之间的焊接是指将引出导线与连接片焊接或压接后再与电池的极耳焊接。
所述的连接片与极耳之间的焊接是采用高频脉冲焊接,采用高频焊接设备实施焊接。
所述的极耳与极耳之间的焊接是采用高频脉冲焊接,具体为采用HANTECH-II设备焊接,该设备又称为碰焊机。
所述的连接片为合金片,优选为镍片。
所述的连接片与引出导线之间的焊接采用焊锡焊接。
组成电池组的电池单体之间设有用于隔开极耳的绝缘片。
绝缘片为软质的绝缘片,具体可以采用耐高温的橡胶或耐高温的海绵,绝缘片粘接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
所述的电池组由多块电池单体串联而成。一般是2-10块电池串联。
所述的电池单体为锂电池或其它可充电电池。
电池组还连接有恒流充电电路。
如图2,绝缘片为L型,竖向伸出的那一部分挡住极耳,防止极耳短路,横向的部分设有粘胶,粘结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起固定作用。
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产品为电池组;
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每一个电池单体具有两个极耳;
电池组整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通过2个连接片接2条引出导线;
相邻电池单体的极耳基于高频脉冲方式焊接。
引出导线上焊接有连接片,连接片与正极耳以及连接片与负极耳均通过高频脉冲方式焊接。
连接片为镍片。
连接片与引出导线之间通过焊锡焊接。
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设有用于隔开极耳的绝缘片。
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电池为锂电池或其它可充电电池。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池或电池组连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焊接时间短,先将引出导线与镍片用焊锡焊接后再将镍片与极耳采用高频脉冲焊接,由于高频碰焊时间短,一般1-2秒内解决问题,且不会产生高温,避免电池耐受高温,保障电池受到损伤,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2)采用高频焊接可靠性高,能有效避免虚焊,保障焊接质量,焊接部内阻小,稳定性好。有利于电池组稳定工作。
(3)本发明方法焊接效率高,相比人工电烙铁焊接以及铆接的方式,效率有极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这种方法易于实施,可靠性高,能避免电池受到伤害,效率高,适合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组焊接示意图;
图2为绝缘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出导线与极耳焊接前时的示意图;
图4为引出导线与极耳焊接后的示意图;
图5为恒流电路示意图;
图6位恒流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巨星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巨星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负荷专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补偿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