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6876.3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崔磊;王丹辉;肖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石墨 加热 路面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公路工程领域道路工程方向路面施工技术中一种利用石墨烯加热膜加热原理的路面面铺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近些年来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例如冬季道路结冰现象的发生,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了威胁。目前,我国常用的消雪方法是撒融雪剂或细沙,以此来增大路面积雪的融化速度。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长期使用融雪剂会对路面及路面结构产生腐蚀,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缩短。而且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内,积雪融化后其盐类残留物将会造成绿色植被的大量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所解决的就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一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方法。该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方法,其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装是由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调整AC-16C);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5mm石墨烯加热膜,通电盒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22cm水泥稳定碎石、 23cm二灰碎石、20cm填隙碎石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将土基的填隙碎石、二灰碎石、石灰稳定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摊铺。然后将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摊铺;步骤二安放铺设石墨烯加热膜;步骤三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步骤四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对路缘石进行铺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方法,可以在冬季对路面进行加热,使路面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防止路面结冰杜绝出现车辆打滑现象,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利用石墨烯加热膜导热加热性强的特点,有效避免因过多使用融雪剂而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缩短,绿色植被大量死亡的问题,减少人力物力的投资,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使用石墨烯加热膜的路面铺装施工工艺的俯视图。
图2为是路面铺设材料剖面图。
图3是石墨烯加热膜与通电盒。
图4是路面铺设材料局部俯视图。
图5是路面铺设材料结构图。
图中,1-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调整AC-16C) 2-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3-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4-5mm石墨烯加热膜5-通电盒6-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8-20cm石灰稳定土9-路缘石。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土基的20cm填隙碎石、3cm二灰碎石、20cm石灰稳定土8按照设计方案进铺,水泥稳定碎石土中掺加定量的碎石(一般不大于50%)底基层的压实度为95.9,含水量为4.1,基层的压实度为94.9,含水量为4.3,配比为8:52:40的混合料成本最低,且强度满足要求。
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7,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6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摊铺。安放铺设5mm石墨烯加热膜4时,要清除路面基层上的杂物,使尘土、尖锐突出物及大颗粒的直径不能超过4.5mm。5mm石墨烯加热膜4的长度为15m,宽度为10m。铺设时按照施工方向连续铺设5mm石墨烯加热膜4,为保证石墨烯加热膜的加热面积,防止在铺设时出现空隙,将相邻的两块石墨烯薄膜进行重叠,用硅酮玻璃胶对重叠部分进行粘合,重叠长度为1.5㎝。同时,在每块石墨烯加热膜上都安装正负极,统一铺装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右侧的通电盒内5,将通电盒5与沥青混凝土路旁的路灯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石墨烯加热膜的加热,检测其加热性。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施工现场空气温度20℃(±5℃)的情况下,通电60s后用红外线温度检测仪测试石墨烯加热膜表面温度是否达到6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6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