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3934.7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苏凌丰;冯睿东;万珍平;何倩;冯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4/02 | 分类号: | H02K4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电极 串联式 流体 动力 方法 | ||
1.一种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电极支撑导杆(1)、右电极支撑导杆(2);
沿左电极支撑导杆(1)的轴线方向,阵列、间隔分布有多个网状发射极(3);
沿右电极支撑导杆(2)的轴线方向,阵列、间隔分布有多个网状集电极(4);
网状发射极(3)和网状集电极(4)彼此相互交错排布,形成正负极轴向交错排布的梳状电极阵列;
梳状电极阵列置于微泵腔体内;左电极支撑导杆(1)和右电极支撑导杆(2)伸出梳状电极阵列之外的空余端,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连;
梳状电极阵列所包围的空间,形成网状发射极(3)和网状集电极(4)的工作区域以及工质的流通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射极(3)的各网格交汇处加工有平滑过渡的针状结构(6),形成多个尖锐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射极(3)和网状集电极(4)分别通过开口的圆弧支架,固定在与之相对的左电极支撑导杆(1)和右电极支撑导杆(2)上;
左电极支撑导杆(1)与右电极支撑导杆(2)为直线导杆,且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射极(3)和网状集电极(4)的周围通过圆环包围,在圆环的边缘设有多个凸起结构(5),凸起结构(5)嵌合在圆弧支架内的环槽(7)内。
5.权利要求4所述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工作时,将组合完整的梳状电极阵列置入与之相应大小的微泵腔体内;
步骤二:将左电极支撑导杆(1)和右电极支撑导杆(2)伸出梳状电极阵列之外的空余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接通,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电极串联式电流体动力微泵;
步骤三:网状发射极(3)构成发射极,网状集电极(4)构成集电极;发射极与集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在微泵腔体内部形成强电场;
步骤四:梳状电极阵列所包围的空间,形成网状发射极(3)和网状集电极(4)的工作区域以及工质的流通通路;
步骤五:介电液体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工作区域以及工质的流通通路定向移动,其运动过程中拖动中性离子定向移动,最终驱动微泵腔体内液体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9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工件中形成孔的方法及相关系统
- 下一篇:自动理发系统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