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宫腔注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3046.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3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刚;李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瑞刚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王海滨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宫腔注药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次性宫腔注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两部分,外管自左至右设置有蘑菇头、螺纹和锚固螺栓,左端为硬质塑料,左端距离端点2‑4cm处开始至右的部分材料为软质塑料,软质塑料的部分沿外管壁一周纵向设置有缝隙,在软质塑料的部分两端受到相对的力时会自动形成一个花篮状的腔体;内管左端连接有出药头,右端活动连接有注药头。本发明无需用夹钳固定宫颈口,不会对宫颈造成损伤,不易引发感染;注药过程中无需手动固定注药管,减少了对操作医生的放射损伤;注药管的出药头采用硬质塑料制成,遇到宫颈口狭窄或者宫颈口轻度粘连的患者也可顺利进入宫腔;采用花篮和蘑菇头双重密封措施,杜绝了注药过程中和注药后的药液泄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宫腔注药管。
背景技术
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治疗妇科疾病时,需要通过宫颈口向子宫腔内注药或者造影剂。传统方法通常是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仰卧于X光机操作平台或妇科检查床上,操作医师检查子宫位置和大小后,对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用阴道扩张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后使用2%的红汞进行宫颈和阴道消毒,然后用宫颈钳轻轻托起宫颈并钳夹固定,操作医师将带有蘑菇头的注药管伸入宫颈口2厘米后一只手握住注药管用力向子宫腔内推进使蘑菇头堵住宫颈口,另一只手用宫颈钳钳夹住宫颈并稍用力向外拉,固定住后开始注药或造影剂。这种方法会对宫颈造成严重的物理损伤,容易发生交互感染,而且在拍摄X光照片时需要操作医师手动将注药管与宫颈口固定,X射线会对操作医师造成放射损伤。
采用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子宫造影通水管”基本消除了传统方法的弊病,但由于该一次性子宫造影通水管为硅胶材料制成,质地柔软,在遇到宫颈口狭窄或者宫颈口轻度粘连的患者时则很难进入宫腔,仍旧需要传统方法补救;另外由于该通水管在进入子宫腔后通过外部给气使得通水管鼓起一个气囊进行密封,而宫颈口处没有任何密封措施,所以很难避免药液或造影剂的泄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进行宫腔注药时无需人为辅助也能固定宫颈的一次性宫腔注药管,其操作简便、安全卫生、药液无泄漏、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操作医师所受的放射损伤。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次性宫腔注药管,包括同轴安装且能相对移动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内管左端设置有出药头,所述出药头为顶端呈球面的圆锥形结构,出药头中央设置有通孔,内管右端活动连接有注药头,所述注药头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外管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在外管上安装有蘑菇头和锚固螺栓,外管右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外螺纹上活动连接有锚固螺栓;外管从左至右由第1硬质塑料段、软质塑料段和第2硬质塑料段组成,所述第1硬质塑料段长度为1-3cm,所述软质塑料段的长度为2-4cm,沿所述软质塑料段壁面一周轴向形成有间隔均匀的缝隙,当所述软质塑料段的两端受到相对的力时,该软质塑料段能形成一个花篮状的腔体。
而且,上述的锚固螺栓内部设置有直径自左至右逐渐减小的锥形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上述外螺纹相配合。
而且,上述的外管与蘑菇头为一体制成。
而且,上述的外管右端螺纹的长度为外管总长的1/8-1/4。
而且,上述的出药头与内管为一体制成。
而且,上述的内管材料为硬质塑料。
而且,上述的注药头材料为软质塑料或硅胶,使用时将注药针管的出药端插入注药头的通孔中,因其柔软质地,可密封注药针管出药端,防止药液漏出。
而且,上述的出药头与注药头中间的内管分为内径不同的两部分,左边部分内径小于右边部分,左边内径小的部分占内管总长的2/3-3/4。
而且,上述的出药头右端面的直径与外管的外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瑞刚,未经李瑞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