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涉及热电热交换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342.3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4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J.W.爱德华兹;R.J.瑟里恩;M.S.朱恩;A.亚达夫;J.B.萨默斯三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诺尼克设备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小文;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涉及 热电 热交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热电制冷系统,其包括:
冷却腔室;和
热电热交换系统,其包括:
热侧散热器;
冷侧散热器,其与所述热侧散热器物理地分离;
连接到所述冷侧散热器的接受回路和/或连接到所述热侧散热器的排放回路,所述接受回路根据热对流原理操作以提供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接受回路的二相被动热量传输,所述排放回路根据热对流原理操作以提供热量传递介质通过所述排放回路的二相被动热量传输;和
热导管,其使所述热侧散热器与所述冷侧散热器热连接,以允许热量以向下方向从所述冷侧散热器被动地移动到所述热侧散热器,
其中所述冷侧散热器相对于所述冷却腔室被定位高于所述热侧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还包括:
具有对应的热侧和冷侧的多个热电冷却器;
其中:
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冷侧与所述冷侧散热器热接触,且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热侧与所述热导管的第一端热接触;且
与所述热导管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所述热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热侧散热器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集成到匣子中,且所述热导管的所述第一端热连接且物理地连接到对应于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热侧的所述匣子的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冷侧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附近且所述热侧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腔室的底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接受回路与界定所述冷却腔室的所述热电制冷系统的内壁热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接受回路使得当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活动时,所述接受回路提供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接受回路的被动双向传输使得从所述冷却腔室提取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回路与所述热电制冷系统的外壁热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回路使得当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活动时,所述排放回路提供所述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排放回路的被动双向传输使得热量被排放到外部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接受回路与界定所述冷却腔室的所述热电制冷系统的内壁热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
所述接受回路使得当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活动时,所述接受回路提供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接受回路的被动双向传输使得从所述冷却腔室提取热量;且
所述排放回路使得当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活动时,所述排放回路提供所述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排放回路的被动双向传输使得热量被排放到外部环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热电热交换系统还包括:
具有对应热侧和冷侧的多个热电冷却器;
其中:
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热侧与所述热侧散热器热接触,且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冷侧与所述热导管的第一端热接触;且
与所述热导管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所述热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冷侧散热器热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集成到匣子中,且所述热导管的所述第一端热连接且物理地连接到对应于所述多个热电冷却器的所述冷侧的所述匣子的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电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冷侧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腔室的顶部附近且所述热侧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腔室的底部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诺尼克设备公司,未经弗诺尼克设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3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睡眠环境智能化调节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