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754.8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1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白璐;陈丽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A61F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助式 弹力 绷带 缠绕 | ||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包括底座、支架、第一齿轮、底板、凸轮、第二齿轮和转动框,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和滑槽,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支架与底座滑动连接;底座上设有与支架连接的拉簧,拉簧沿齿条方向设置;支架上滑动设有多根支杆,底板与支杆滑动连接,底板与支杆之间设有弹簧;底板上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齿轮、凸轮均同轴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支架与转动框转动连接,转动框外沿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齿圈,转动框内固定有绷带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缠绕器无需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都能将弹力绷带较快较好的缠绕在烧伤病人的四肢上,且整个过程非常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
背景技术
对于烧伤病人来说,烧伤的皮肤在康复阶段需要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裹缠绕,用于防止烧伤后的皮肤形成疙瘩状的疤痕影响肢体功能;同时弹力绷带也可以防止疤痕过于突出,有助于疤痕良好生长。在身体上缠绕弹力绷带时,特别是在四肢上缠绕绷带需要由远离心脏的一端端向靠近心脏的一端缠绕,保证弹力绷带由血管末端开始缠绕,以防止弹力绷带缠绕后影响机体血液循环。为了使弹力绷带缠绕得合适和紧固,专业人员一般是使用适当的力进行“8”字形缠绕,即在缠绕弹力绷带过程中,向前缠绕一圈后,需要向后缠绕一圈;此种缠绕弹力绷带的方法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缠绕弹力绷带非常耗时耗力。
烧伤病人需要缠绕弹力绷带时,基本上不能自行缠绕弹力绷带,需要由他人帮助缠绕。如果由家属帮助烧伤病人缠绕弹力绷带,家属没有专业训练过,难以把控缠绕弹力绷带所需力度和手法,很难将弹力绷带缠绕好;而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又比较忙,弹力绷带缠绕非常的费时费力,在烧伤病人多的情况下,没时间对每个病人逐个进行弹力绷带缠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以解决目前对烧伤病人缠绕弹力绷带,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才能将弹力绷带缠绕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包括底座、支架、第一齿轮、底板、凸轮、第二齿轮和转动框,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和滑槽,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支架与底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底座上设有与支架连接的拉簧,拉簧沿齿条方向设置;支架上滑动设有多根支杆,底板与支杆滑动连接,底板与支杆之间设有弹簧;底板上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凸轮均同轴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第二齿轮的轴向与第一齿轮的轴向垂直;转动框两侧均设有环形滑槽,支架通过环形环槽与转动框转动连接,转动框外沿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齿圈,转动框内固定有绷带盒;支架上设有分别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转动的开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步进电机。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具体使用自助式弹力绷带缠绕器时,通过开关控制第一电机转动将支架移动至齿条的端部,将弹力绷带卷放入绷带盒内,然后将需要缠绕弹力绷带的肢体末端放入转动框内部中心处,肢体与齿条保持平行状态;拉出弹力绷带卷的一端并将其按压在肢体上,通过开关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第一电机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齿条啮合,第一齿轮转动可使第一齿轮沿齿条方向做直线运动;又由于支架与底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平行于齿条,支架随着第一齿轮在底座上沿齿条正向移动。由于支架上滑动设有支杆,底板与支杆滑动连接,底板与支杆之间设有弹簧;底板上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凸轮均同轴连接;凸轮随着第一齿轮转动,凸轮每转动一次将会使第一齿轮向上抬一次,第一齿轮在抬起后,不再与齿条啮合,此时齿轮悬空转动,并不会使支架沿齿条正向移动。同时,底座上设有与支架连接的拉簧,拉簧沿齿条方向设置;拉簧的拉力作用将会把支架沿齿条反向移动,待第一齿轮再次和齿条接触时,第一齿轮沿齿条方向正向移动;此过程中,支架也沿齿条方向移动,且每移动一段,向后退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