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7661.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铭晟通物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14/38;C04B24/24;C04B24/26;C04B22/06;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2154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轻质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新型材料,也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在现有技术中陆续开发了具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音等有益功能的新型复合墙体和门窗材料,开发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的建筑材料,如高性能的水泥混凝土、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等。发展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材料,如抗菌、除臭、调温、屏蔽有害射线的多功能玻璃、陶瓷、涂料等。发展能代替生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毒害的建筑材料,如无石板纤维水泥制品,无毒无害的水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等。开发对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优异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利用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生产的建筑材料;发展能治理工业污染、精华修复环境或能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型建筑材料,如开发海鲜、地下、盐碱地、沙漠、沼泽等的特种水泥等建筑材料;扩大可用原料和燃料范围,减少对优质、稀少或正在枯竭的中药原材料的依赖。
传统的建筑用砖石主要由粘土烧结而成,其质地牢固,兼具一定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但分量较重,运输成分较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建筑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水泥30-40份;
氧化镁12-18份;
竹炭纤维25-30份;
丙烯酸乳液3-8份;
聚氨酯2-6份;
氧化钙1-4份;
水40-50份;
树脂1-3份。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的质量份数为35-38份。
进一步的,所述竹炭纤维的质量份数为28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的质量份数为4-6份。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的质量份数为1-3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竹炭纤维,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的重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运输费用,同时添加了树脂、丙烯酸乳液和氧化钙,增强了建筑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建筑材料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水泥30份;
氧化镁12份;
竹炭纤维25份;
丙烯酸乳液3份;
聚氨酯2份;
氧化钙1份;
水40份;
树脂1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竹炭纤维,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的重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运输费用,同时添加了树脂、丙烯酸乳液和氧化钙,增强了建筑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建筑材料的稳定性。
实施例2
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水泥35份;
氧化镁14份;
竹炭纤维27份;
丙烯酸乳液5份;
聚氨酯4份;
氧化钙2份;
水45份;
树脂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竹炭纤维,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的重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运输费用,同时添加了树脂、丙烯酸乳液和氧化钙,增强了建筑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建筑材料的稳定性。
实施例3
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水泥40份;
氧化镁18份;
竹炭纤维30份;
丙烯酸乳液8份;
聚氨酯6份;
氧化钙4份;
水50份;
树脂3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的竹炭纤维,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的重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运输费用,同时添加了树脂、丙烯酸乳液和氧化钙,增强了建筑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建筑材料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铭晟通物资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铭晟通物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