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005.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胜;张光辉;张光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光竹 |
主分类号: | B65D19/26 | 分类号: | B65D19/26;B65D19/3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400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拆垛 智能 装卸 托盘 | ||
本发明公开了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它包括托盘主体(1)、滑体(2)和驱动器(3),滑体(2)插入式置于托盘主体(1)内,安装在托盘主体(1)上的驱动器(3)连接滑体(2),整体构成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整装整卸,货物流转速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托盘,具体涉及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
背景技术
在传统装卸过程中,尤其是针对袋装物,需要将货物整齐的码放在托盘上,然后叉车将货物托起到运输车辆后人工拆垛重新码放,取回托盘再次装货;传统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大量装卸工人,人工成本高;2、装卸工人需要爬上爬下,存在安全隐患;3、需要拆垛后重新码垛,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劳动;4、装卸时间长,期间叉车不能熄火,造成资源浪费;5、夜间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能够免拆垛快速整装整卸,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夜间也能够满足安全装卸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托盘包括托盘主体、滑体和驱动器,滑体插入式设置于托盘主体内,安装在托盘主体上的驱动器连接滑体,整体构成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所述的托盘主体为中空矩形框架,由筋骨和板条组成,若干板条间隔安装在筋骨上形成中空矩形框架;所述的滑体由定位板、滑板和倒L形装卸爪组成,定位板上至少平行安装两块滑板,倒L形装卸爪间隔安装在滑板上;定位板的高度略小于中空矩形框架的高度,倒L形装卸爪的爪宽等于板条宽度,两两倒L形装卸爪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两板条之间的间距;所述的驱动器包括安装在托盘主体上形成电回路的电机、液压缸和开关,液压缸的缸杆连接滑体的定位板。
其中,筋骨上设滑轨,滑体的滑板插入滑轨内。
其中,托盘主体的板条、滑体的定位板上设反光贴。
装货时,由托盘主体承载货物,液压缸推动滑体插入托盘主体内,倒L形装卸爪的爪子恰好位于两两板条之间,叉车的叉爪插入托盘主体内并位于移动货物的下方,叉爪的支撑点落在滑体的爪子上;叉车将货物连同托盘一起叉起并运到运输车辆旁,液压缸回缩将滑体从托盘主体内退出,倒L形装卸爪的爪子也退至板条下方,叉车的叉爪的支撑点落在货物上,叉车将货物叉起使得货物和托盘分离,托盘直接被遗落在地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整装整卸,提高货物流转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托盘主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滑体示意图。
图中:1托盘主体,2滑体,3驱动器,4筋骨,5板条,6定位板,7滑板,8倒L形装卸爪,9电机,10液压缸,11开关,12滑轨,13反光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托盘包括托盘主体1、滑体2和驱动器3,滑体2插入式设置于托盘主体1内,安装在托盘主体1上的驱动器3连接滑体2,整体构成免拆垛智能装卸托盘;所述的托盘主体1为中空矩形框架,由筋骨4和板条5组成,若干板条5间隔安装在筋骨4上形成中空矩形框架;所述的滑体2由定位板6、滑板7和倒L形装卸爪8组成,定位板6上至少平行安装两块滑板7,若干个倒L形装卸爪8间隔安装在滑板7上;定位板6的高度略小于中空矩形框架的高度,倒L形装卸爪8的爪宽等于板条5宽度,两两倒L形装卸爪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两板条之间的间距;所述的驱动器3包括安装在托盘主体1上形成电回路的电机9、液压缸10和开关11,液压缸10的缸杆连接滑体2的定位板6。
其中,在筋骨4上设滑轨12,滑体2的滑板7插入滑轨12内。
其中,托盘主体1的板条5、滑体2的定位板6上设反光贴13。
装货时,由托盘主体1承载货物,液压缸10推动滑体2插入托盘主体1内,倒L形装卸爪8的爪子恰好位于两两板条之间,叉车的叉爪插入托盘主体1内并位于移动货物的下方,叉爪的支撑点落在滑体2的爪子上;叉车将货物连同托盘一起叉起并运到运输车辆旁,液压缸10回缩将滑体2从托盘主体1内退出,倒L形装卸爪8的爪子也退至板条5下方,叉车的叉爪的支撑点落在货物上,叉车将货物叉起使得货物和托盘分离,托盘直接被遗落在地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光竹,未经张光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工转子铁芯入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流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