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结构模态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751.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2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史庆峰;司先国;张晖;王大成;王宏;王启峰;张精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G01H13/00;G01H15/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然 |
地址: | 314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涡流 传感器 结构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结构模态测试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真实准确测试汽轮机电涡流传感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方法,以解决电涡流传感器因安装导致结构共振和系统阻尼降低问题。本发明方法能够真实全面测试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各向固有频率,有效还原电涡流传感器在实际安装状态和工作运行下的固有振动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本发明方法通过设定振动的测试方向和关心频率范围等参数,测试结果稳定且准确率高,具有较强的共振故障诊断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结构模态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轮机、水轮机、鼓风机等大型旋转机械轴的径向振动普遍采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安装形式为: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通过套管固定在汽轮机轴承盖上,电涡流传感器通过外螺纹与套管端部内螺纹连接,套管通过内外螺纹套和锁紧螺母与汽轮机轴承盖连接固定。工作状态下,套管为单点固定的悬臂结构,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经常因螺纹连接松动或垫片安装错误等导致悬臂套管在工作转速下发生共振,进而引起大轴振动信号失真。针对悬臂套管共振问题,通过测试和调整套管共振频率,使其避开工作转速可以有效解决。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实际工作状态下非接触式传感器结构的固有频率是关键和研究重点。
现有套管共振频率测试方法为在机组检修时将电涡流传感器及套管从轴承盖上拆卸,单独拆卸下的套管固定在台钳上,对其进行垂直套管方向的敲击试验,使用探针接触套管,从检测到的脉冲响应信号中得出套管共振频率。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无法获得电涡流传感器整体结构的系统阻尼,同时难以真实、准确的测试出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结构的固有频率,主要表现在:
(1)固定方式与实际不符。实际固定方式为通过内外螺纹套的螺纹连接固定,而试验时采用台钳夹紧固定,且夹紧位置随机性较大。
(2)安装环境与实际不符。电涡流传感器实际安装在轴承盖上。试验时套管及台钳放置于试验台或地面,其整体安装结构系统与实际相差较大。
(3)试验时仅测试垂直于套管方向的横向固有频率,无法获得垂直于套管敲击和平行于套管敲击两个方向的激励在电涡流传感器安装方向的振动响应。
亟需提供一种电涡流传感器模态测试方法,以真实准确获得电涡流传感器整体安装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实准确测试汽轮机电涡流传感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方法,以解决电涡流传感器因安装导致结构共振和系统阻尼降低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法采用测试环境激励响应和脉冲激励响应对汽轮机电涡流传感器固有频率和阻尼进行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汽轮机盘车状态或停机状态下,轴承盖和电涡流传感器未拆卸时,利用在线电涡流传感器测试系统测量环境响应,并进行频响分析,初步判断电涡流传感器结构振动特性。
步骤二:沿垂直于电涡流传感器套管方向锤击轴承盖外部电涡流传感器壳体向传感器结构输入脉冲激励信号,利用在线电涡流传感器拾取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频响分析,计算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工作转速附近各阶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
步骤三:沿电涡流传感器套管方向,通过锤击轴承盖外部电涡流传感器壳体向传感器结构输入脉冲激励信号,利用在线电涡流传感器拾取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频响分析,计算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工作转速附近各阶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
步骤四:根据环境振动响应信号,使用振动信号处理方法去除步骤二和步骤三测试的两个方向振动响应的环境噪声,计算两个方向测试的电涡流传感器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响应,获得电涡流传感器整体安装结构各向的固有频率和系统阻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