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体射频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6397.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卜斌龙;刘培涛;陈礼涛;苏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00 | 分类号: | H01P1/00;H01Q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射频器件。
背景技术
射频器件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其性能的优劣能够影响到整个网络覆盖的质量。
目前,为了实现射频器件中传输电缆与腔体之间的安装固定,较好的方式是在腔体上设置布线槽,并通过焊锡将传输电缆固定在经过覆铜或覆铜锡表面处理的布线槽中。然而,申请人在长期生产应用中发现,采用上述结构的射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1.焊锡易氧化;
2.传输电缆易受环境或外力影响而携带焊锡脱离布线槽;
3.射频器件在长时间工作后传输电缆和布线槽的部分焊锡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或处于“虚脱”状态,从而导致电气连接出现异常;
这些均容易造成电气性能指标出现不稳定,尤其是无源互调指标出现恶化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腔体射频器件,旨在通过防止焊锡氧化并提高传输电缆与布线槽之间连接结构可靠性,从而改善互调指标,提高整体电气性能指标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腔体射频器件,包括具有多个封装壁的腔体,所述腔体外设有由所述封装壁界定并用于安装传输电缆的布线槽,所述传输电缆的外导体通过焊锡与所述布线槽固定连接,所述布线槽内还成型有覆盖所述焊锡的灌封胶,所述封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灌封胶的防脱限位件。
进一步的,至少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布线槽,两个所述布线槽之间形成中间槽,所述灌封胶在所述中间槽内、所述封装壁及所述焊锡上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限位结构为与所述布线槽的槽底相对而置并沿所述布线槽的槽侧壁朝内弯折延伸的一对限位挡臂。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臂与所述封装壁通过拉挤或压铸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布线槽内还设有能使所述焊锡与所述封装壁之间交叉互连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凹设于所述布线槽内的容锡空间,和/或,至少凸设于所述布线槽的槽侧壁上的突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布线槽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至所述腔体内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设有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包括移相器电路、滤波器电路、功分器电路、耦合器电路、双工器电路、合路器电路及电桥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腔体射频器件,结构简单,在利用焊锡将传输电缆固定于布线槽内的基础上,通过在腔体外设置灌封胶和防脱限位件,能够在防止焊锡氧化的同时起到大幅提高将传输电缆约束在布线槽内的结构可靠性的双重效果,避免了焊锡不牢固、可靠性差及受环境、外力等因素易松脱的情况,在腔体射频器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能极大的提升互调指标,改善电气性能的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适合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体射频器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体射频器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体射频器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传输电缆;200:腔体;210:封装壁;220:空腔;230:布线槽;211:限位挡臂;231:容锡空间;240:中间槽;300:焊锡;400:灌封胶;500:射频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