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以释放负离子的空调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46214.8 申请日: 2017-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8939703B 公开(公告)日: 2021-06-08
发明(设计)人: 吴瑛 申请(专利权)人: 吴瑛
主分类号: B01D46/00 分类号: B01D46/00;B01D53/00;B01D39/14;C08L33/00;C08L83/04;C08K13/02;C08K5/00;C08K3/34;C08K3/36;A61L9/22;A61L9/18;A61L101/02
代理公司: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陈龙
地址: 310016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以 释放 负离子 空调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空调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释放负离子的空调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空调滤芯骨架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基体材料和负离子添加剂。本发明具有能中和分解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避免传统吸附材料存在吸附饱和的问题,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改善空气环境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好的捕捉空间内的PM2.5、PM10颗粒的作用,阻隔异味,抗菌抑菌,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释放负离子的空调滤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滤芯用于过滤空间内(车厢内)及空间内外(车厢内外)的空气循环的过滤,一般优质空调滤芯的滤纸采用夹层结构的聚合纤维,能有效过滤微小颗粒物、花粉、细菌、灰尘、工业废气和各种异味,高效过滤吸附颗粒杂质达到净化空气性能。或采用高效吸附材料活性炭与长丝无纺布复合的活性炭复合滤布,结构紧凑,能很好的吸附TVOC、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

现在市场上的各类空调滤芯都是单效过滤或双效过滤的,由单层材质或若干层过滤层复合而成的。空调滤芯的骨架材料一般选用丙烯酸树脂。过滤层的类型比较多,一般有:经典白长丝材质、双面长丝碳纤维材质、高风量静电网络材质、进口活性炭材质、普通活性炭材质、加强黄长丝材质。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1、白长丝材质优点:风量大、省油(应用在汽车上时)、长期使用不易滋生细菌不产生异味,缺点:单效过滤、无法过滤细微的灰尘颗粒、长期使用会使车厢内和空调管道内堆积灰尘;2、双面长丝碳纤维材质优点:材质轻、风量大、价格实惠、可过滤最细微的灰尘颗粒,双面长丝碳纤维材质缺点:单效过滤、因为是三层夹心设计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会容易滋生细菌;3、高风量静电网格材质优点:风量大、省油、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高风量静电网格材质缺点:长期无光照情况下失去部分作用;4、纯进口活性炭材质优点:双效过滤、防潮、除异味,纯进口活性炭材质缺点:风量相对稍小、价格昂贵;5、普通活性炭材质优点:双效过滤、防潮、除异味,缺点:碳层很薄且碎末多、性价比稍低;6、加强型黄长丝材质优点:风量大、省油、使用寿命长,加强型黄长丝材质缺点:价格较贵、单效过滤。

目前市场上很多的滤芯都采用了活性炭的材质,活性炭吸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活性炭大量吸附甲醛等有毒气体达到饱和后,会无法再吸附甲醛等有毒气体,同时已吸附在活性炭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会被活性炭重新释放出来,造成空间内的有毒气体加倍污染。

负离子对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态的重大影响,已为国内外医学界专家通过临床实践所验证。当代科学揭开了生物电的奥秘,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微电池,细胞膜内外有50-90mv的电位差,如果“细胞电池”得不到充分的电荷补充,机体的电过程就难于继续维持,因而影响到机体的正常活动,产生老化和早衰。

在森林、海滨、瀑布、郊外等污染少的地方,含有大量的负离子空气,其浓度为污染严重都市的几百倍,在这里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轻松愉快、心旷神怡,这就是众多负离子空气产生的作用。因此负离子空气被人们称之为“长寿素”或“空气维生素”。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医学研究表明维持人们健康的负离子数为:1000-2000个/cm3,而都市住宅封闭区的负离子数仅为:40-50个/cm3,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诱发身体生理障碍如神经衰弱、易疲倦、抵抗力下降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瑛,未经吴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