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213.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9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瑛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72;B60H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负离子 过滤网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本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包括负离子释放层,所述负离子释放层添加有负离子添加剂。本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具有能中和分解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改善空气环境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好的过滤PM2.5粉尘,杀灭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能够实时监测所产生的负离子浓度,方便使用者了解产品状态,在需要更换时及时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家庭,成为代步工具,现在空气污染严重以及气候整体在变暖,人们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在大量的使用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滤清器时一种专门用于汽车室厢内空气净化的过滤器,市场上的汽车空调滤清器基本是采用白长丝无纺布单效过滤空调滤清器或活性炭与长丝无纺布复合的双效过滤空调滤清器。这两类空调滤清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花粉、灰尘和部分有毒气体,如甲醛、TVOC等。但这两类空调滤清器过滤吸附饱和后会再次释放有害物质,造成车厢内的加倍污染。
负离子对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态的重大影响,已为国内外医学界专家通过临床实践所验证。当代科学揭开了生物电的奥秘,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微电池,细胞膜内外有50-90mv的电位差,如果“细胞电池”得不到充分的电荷补充,机体的电过程就难于继续维持,因而影响到机体的正常活动,产生老化和早衰。
在森林、海滨、瀑布、郊外等污染少的地方,含有大量的负离子空气,其浓度为污染严重都市的几百倍,在这里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轻松愉快、心旷神怡,这就是众多负离子空气产生的作用。因此负离子空气被人们称之为“长寿素”或“空气维生素”。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医学研究表明维持人们健康的负离子数为:1000-2000个/cm3,而都市住宅封闭区的负离子数仅为:40-50个/cm3,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诱发身体生理障碍如神经衰弱、易疲倦、抵抗力下降等。
为了改善汽车内这种不健康的环境,人们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进行了探索。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纳米银过滤网[申请号:201410794807.7],该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能通过蜂窝状纳米银海绵过滤网杀灭空气中的致病菌,通过蜂窝状活性炭过滤网吸附有毒有害有异味的气态污染物,最后通过HEPA过滤层过滤掉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的过滤网。
上述方案虽然具有去除车内空气中的粉尘、气态污染物和致病菌,向乘员提供健康的车内环境的作用,但其无法释放负离子,不能有效提高车内空气的负离子浓度,并且其采用HEPA作为过滤层,HEPA的孔径较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气体流通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包括负离子释放层,所述负离子释放层添加有负离子添加剂。
在上述的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中,所述负离子添加剂包括电气石、蛋白石、云母和负离子植物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上述的汽车空调负离子过滤网中,所述负离子添加剂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10-30份的电气石,10-20份的蛋白石,2-8份的云母,5-15份的负离子植物提取液和900-1000份的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瑛,未经吴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