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施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5807.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6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廖万有;孙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地 茶园 节水 施肥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水施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适量吸收各种矿质养分,以维系其正常生长发育,完成其正常的生理过程。上述矿质养分包括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以及如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目前,茶园常用的施肥方式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施肥方法,主要为两种方式:其一,直接将肥料撒施于茶园,此时肥料裸露于地表上。其二,先通过人工在茶行处开好施肥沟,然后再将肥料施入施肥沟内,最后再将施肥沟覆土。上述茶园施肥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就山地茶园所处的地形地势而言,茶园坡度较大,且土层浅薄,当采用第一种施肥方式时,裸露于地表的肥料极易因为雨水造成大量流失;而在干旱季节,裸露于地表的肥料也会存在大量的挥发性损失。另一方面,虽然在山地茶园的开沟施肥能防止养分流失,但是这种施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够适合开沟施肥的茶园较少。此外的,山地茶园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较低,以及传统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据茶树自身对养分需求规律施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为了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剩余肥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节本增效,研究如何高效节水施肥成为山地茶园施肥领域中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其具备构造简洁、使用方便以及肥料的利用率高的优点,可显著降低农户种植茶叶的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施肥方法,以进一步促进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轴线铅垂设置的施肥管,施肥管的管腔构成用于容纳混合肥料的容纳腔;所述施肥管的裸露于地面以上的筒顶部盖覆用于吸附雨水的海绵盖,施肥管的埋设于地面以下的筒底部处设置斗口朝上且斗口与施肥管筒底面间彼此对合固接的储水斗,所述储水斗的斗口处盖覆有一层网筛部从而隔离储水斗斗腔与施肥管管腔;施肥管相对地面的埋设深度等于土壤中茶树根系的预定分布深度;施肥管管身处贯穿布置有连通施肥管管腔与外部土壤环境的养分孔。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水平段的一端连通蓄水池,而水平段的另一端贯穿施肥管管壁并连通至施肥管管腔内,三通管的铅垂段连通混合肥料箱的出料口;所述混合肥料箱与三通管之间以及蓄水池与三通管之间均布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启闭的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储水斗外形呈锥底朝上的圆锥状构造,储水斗的斗口处设置外螺纹段,施肥管筒底管腔处布置内螺纹段以便于所述外螺纹段间构成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网筛部为100目尼龙网。
优选的,所述施肥管长度为35cm;施肥管管管管径为8cm;养分孔孔径为0.4cm。
一种应用所述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埋置于各行茶树旁侧且海绵盖位于该行茶树的滴水线上,各相邻施肥管间距为1.0m,施肥管的埋置深度为等于土壤中茶树根系的预定分布深度;
2)、制作混合肥料,该混合肥料包括以下组分:0.09kg尿素、0.09kg 复合肥以及0.4kg土壤;
3)、打开海绵盖,将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置于施肥管管腔内;随着施肥管内水液与混合肥料的彼此混合,混合肥料通过水液而沿养分孔渗出至施肥管周围的土壤内,实现节水施肥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地表撒施以及深沟施肥所带来的一系列缺陷,本发明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埋管施肥的方式,以施肥管作为混合肥料的承载体,以储水斗作为水液的预存部,以海绵盖来保证对混合肥料的稀释以及对储水斗内水液的持续补充功能,从而使得施肥管管腔内的混合肥料能够自主的随水液通过养分孔散逸出去。由于施肥管埋设在相应行茶树处,因此一旦施肥管内混合肥料随水液而进入施肥管周围的土壤,必然也就实现了对山地茶园内定点位置的精准施肥功能。由于多余的水分会通过网筛部而接着下渗至储水斗保存,当遇到干旱缺水时期,储水斗里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和和土壤毛细管的虹吸作用回流至土壤与肥料的混合肥料中,从而保证茶树的肥料和水分的持续供给和运输,这显然也就起到了很好的节水保肥的作用,并可显著提高山地茶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5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