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声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4704.4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艾雅·苏谟特;李海婷;苗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8 | 分类号: | G10L19/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声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体声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对当前帧的立体声信号进行时延估计,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为所述当前帧的第一声道信号与所述当前帧的第二声道信号之间的时间差;若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与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不同,则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对所述当前帧的第一声道信号进行时延对齐处理、根据所述前一帧的声道间时间差对所述当前帧的第二声道信号进行时延对齐处理;所述第一声道信号为所述当前帧的目标声道信号,所述第二声道信号与所述前一帧的目标声道信号处于相同声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声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音频的需求不断增大。相对于单声道音频,立体声音频具有各声源的方位感和分布感,能够提高信息的清晰度、可懂度及临场感,因而备受人们青睐。现有的时域立体声编码技术,通常是在时域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下混为中央通道(Mid channel)信号以及边通道(Side channel)信号。下混后的中央通道信号可以表示为0.5×(L+R),表征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之间的相关信息;下混后的边通道信号可以表示为0.5×(L-R),表征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之间的差异信息,其中L表示左声道信号,R表示右声道信号。然后,再分别对中央通道信号及边通道信号采用单声道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对于中央通道信号,通常用较多的比特数进行编码;对于边通道信号,通常用较少的比特数进行编码。
为了提高编码效率,需要使得中央通道信号更大,而边通道信号更小。目前在时域立体声编码中,在获得中央通道信号及边通道信号之前会使用匹配算法对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进行时延估计得到声道间时间差,并根据声道间时间差对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进行时延对齐处理,从而使得下混后获得的中央通道信号更大、而边通道信号更小。根据声道间时间差进行时延对齐的算法中,通常的做法是从左声道和右两个声道中选择一个声道,对该声道的信号进行时延对齐处理,这个声道被称为目标声道;而另一个声道的信号不进行时延调整,只是作为目标声道进行时延调整的一个参考,这个声道被称为参考声道。
现有方法中,若发现时延估计得到的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不同于前一帧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则将当前帧的目标声道的选择保持和前一帧的目标声道相同。同时无论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的估计值是多少,都将其强制的设为零。然后,根据设置为零的声道间时间差对当前帧的目标声道进行时延对齐处理,从而保证时延对齐处理后的当前帧的目标声道和参考声道之间的时延为零。
上述方法中,当两帧立体声信号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发生变化,说明左右声道的信号到达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从左声道信号先到达转变成右声道信号先到达,也可能是从右声道信号先到达转变成左声道信号先到达。如果将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强制设置为零,就只是按照零时间差而非左右声道真实的时间差调整左右声道,对这样获得的时延调整后的左右声道信号进行时域下混处理,但实际上两个声道的信号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时延对齐,也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对两个声道之间的相关性成分进行抵消,造成当前帧时域下混后的边通道信号能量变大,降低了立体声编码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声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两帧立体声信号的声道间时间差的符号发生变化时,由于声道间时延不对齐,导致的立体声编码的编码质量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声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立体声编解码器的编码端,该方法包括:
对当前帧的立体声信号进行时延估计,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所述当前帧的声道间时间差为所述当前帧的第一声道信号与所述当前帧的第二声道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