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0583.6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传飞;周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5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印苏华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水 结构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连接器生产能力不断向亚洲及中国转移,亚洲已成为连接器市场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而中国将成为全球连接器增长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市场。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信号传输的高速化和数字化,各类信号传输的集成化,产品体积的小型化,微型化,产品的低成本化,接触件端接方式的表贴化,模块组合化,插拔的便捷化等等。产品永远是在不断地革新和提升,大到新产品的研发,小到结构的改进。其中密封方式在连接器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密封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在连接器的密封方式有很多种,对密封方式的创新,将有助于连接器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现有的连接器的密封方式密封性差,难拆卸,结构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解决密封性差、难拆卸、结构复杂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其包括:内导体、螺套、第一绝缘介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弹性件和螺母,
所述第一壳体的首端套设有所述螺套,所述螺套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旋转,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孔中设有所述第一绝缘介质,所述第一绝缘介质的内孔中容纳所述内导体的尾端,所述内导体的首端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孔中,所述第二壳体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首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首端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一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尾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尾端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电缆,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孔中插设有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螺母的头端设有通孔,电缆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密封件的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孔、第二壳体的内孔和第一绝缘介质的内孔与所述内导体的尾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螺套的连接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绝缘介质与第一壳体的内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绝缘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的内孔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内导体的外圆上设有倒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密封件嵌设入所述螺套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与第一壳体的内孔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孔孔壁上设有倒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上套设有用于限位的凸环,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还包括多个弹片,所述多个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尾端,所述多个弹片均匀环绕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尾端,并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呈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具有结构可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快捷和可拆卸等优点。此结构丰富了我们之前已有的防水结构,在连接器领域具有较深意义,具有稳定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结构巧妙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的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的第一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新型防水结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5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