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的移动节点调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0082.8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前;唐学忠;张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32 | 分类号: | H04W40/32;H04W52/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优化 近邻 算法 移动 节点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的移动节点调度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持续供给受到限制,因而如何能量有效性的利用节点能量,从而最大化网络系统的生存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最大化网络系统的生存期,其中之一方法是利用层次性的分簇路由算法。根据分簇算法,网络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被分为簇头和簇内成员这两类节点。簇的划分是基于传感器节点间的距离,因而簇头的能耗是远大于簇内成员的能耗。利用节点的移动性,可大大提高网络系统的生存期。基于移动节点的分簇路由算法,可大大减少每一轮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因通信距离与节点的能量消耗成指数关系,而传感器节点最大的耗能是通信模块的耗能。当移动节点移动到簇头位置,其与簇头的通信距离为0,这样可极大减少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利用移动节点来延长网络系统的生存期,必然会涉及到移动节点的调度问题,也就是如何合理的选择移动节点的移动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的移动节点调度方法,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合理调度,从而最终延长了网络系统的生存期。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采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的移动节点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采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的移动节点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网络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进行簇的划分,网络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被分为簇头和簇内成员这两类节点;
步骤2:采用基于移动节点的分簇路由算法,利用移动节点移动到簇头位置,收集簇头节点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最终通过移动节点将这些数据信息传递给基站;
步骤3:利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得到移动节点的移动路径,移动节点按此路径移动,最终实现移动节点的合理调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1,利用分簇路由算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分成簇头和簇内成员这两类节点,所述簇头收集同一簇中簇内成员采集的现场信息,并对这些收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据融合。
进一步,所述步骤2,移动节点移动到簇头位置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每一轮簇头节点位置也是移动节点停留点位置,因而移动节点移动路径必包含停留点位置、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所述移动节点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相同,都位于基站位置。
进一步,所述步骤3,利用优化的最近邻算法,求得包含所有簇头位置和移动节点初始位置的最小权的Hamilton回路,最终得到移动节点的移动路径,移动节点按此路径移动,实现移动节点的调度,输出此网络系统调度的最短移动路径。
进一步,步骤1中,在簇的建立阶段,每一轮簇头的选举过程为:各传感器节点首先产生一个随机数,随机数的范围为[0,1];然后用设定的阈值T与这些随机数进行比较,决定哪些节点成为簇头;节点成为簇头的条件为产生的随机数小于阈值T(m),相应的其他的传感器节点成为簇内成员。
进一步,步骤2中,移动节点从起始位置出发,需通过并且仅通过一次簇头位置,当通过簇头位置时收集其相应的数据信息,最终回到初始位置,也就是基站位置。
进一步,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选取网络系统基站位置s0作为起点,找一条与s0关联且权值最小的一条边e1,e1还和另外一个顶点相连,把此顶点记为s1,可得一条路s0s1;
步骤3-2:假定已选出路s0s1Lsi,从剩下的顶点选取一个与si最近的节点,令其为si+1,可得路s0s1Lsisi+1;
步骤3-3:如果i+1<n-1,则令i←i+1返回步骤3-2;否则,记C=s0s1Lsisi+1Lsns0,其就为一个Hamilton回路,即得问题的近似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