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锯带淬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7456.0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祥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带 淬火装置 淬火 回火 矫正 冷却 放料结构 牵引结构 生产技术 输送结构 依次设置 姿态矫正 放料 清洗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锯带淬火装置,属于锯带生产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沿锯带的给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放料结构(21)、放料姿态矫正结构(22)、淬火结构(23)、过度输送结构(24)、牵引结构(25)、预回火结构(26)和冷却与矫正结构(27)。该装置自动化地实现锯带的淬火、预回火、冷却、清洗和矫正工序,提高锯带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锯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锯带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金属锯带是将两种不同特征的钢材(特种合金弹簧钢带和高速钢丝)通过电子束真空熔焊(或激光熔焊)—退火—精轧—调平校直—铣齿—分齿及淬火回火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
双金属锯带具有柔韧性好、抗疲劳性强、能承受巨大张力,齿部韧度高等诸多机械性能优点,使其无论在切割效率、节能环保、降低料耗及加工精度等方面均较传统 的圆盘锯和弓形往复锯存在明显优势。与传统的弓形往复锯和圆盘锯相比,其不仅具有切削精度及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显著降低材料及用电损耗,节能、高效、优 质等特点,还解决了传统圆盘锯、弓形往复锯无法锯切大截面工件的难题,被誉为“切削工艺技术革命”。
申请人根据双金属锯带的生产工艺设计了一锯带淬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锯带淬火装置,该装置自动化地实现锯带的淬火、预回火、冷却、清洗和矫正工序,提高锯带的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锯带淬火装置,该装置包括沿锯带的给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放料结构21、放料姿态矫正结构22、淬火结构23、过度输送结构24、牵引结构25、预回火结构26和冷却与矫正结构27。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却与矫正结构27包括油循环结构、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油槽2、设于油槽2中的冷却槽15、设于冷却槽15前后两侧的两提升架4、设于冷却槽15前侧的冷油罩13、设于冷却槽15后侧的刮油结构20、设于冷却槽15前后两端的进料结构与出料结构17和设于冷却槽15中的至少一矫正单元,所述冷油罩1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淬火结构(23)和进料结构连接,所述矫正单元包括设于冷却槽15中的支撑结构3、沿前后向设置在支撑结构3上的用于支撑双金属锯带的滑轨8、支撑结构3前后两侧的两悬挂架16、支撑结构3前部的至少一滚轮矫正结构9、支撑结构3中部的块状矫正结构和支撑结构3后部的至少一滚轮矫正结构9,所述进料结构与出料结构17分别位于滑轨8的前后两侧,所述悬挂架16通过调节螺杆11固定在对应的提升架4上,所述油循环结构的出油口位于块状矫正结构的正上方,其进油口与冷却槽15和油槽2连通。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刮油结构20通过第一位置调整结构14设于油槽2中。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底座1与油槽2之间设有第二位置调整结构19。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进料结构上设有用于调整位置和开口宽度的进料调整结构12。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块状矫正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双金属锯带左右两侧的定盘5和动盘6,所述动盘6沿左右向滑动设置在支撑结构3上且通过动盘调整结构7调整其左右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状矫正结构前方依次设有两滚轮矫正结构9,分别与块状矫正结构的距离为10-15cm和5-8cm;所述块状矫正结构后方设有一滚轮矫正结构9,与块状矫正结构的距离为6-10cm。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滚轮矫正结构9包括沿左右向设于支撑结构3上的支架、支架上的一对滚轮组和滚轮组调整结构10,所述滚轮组的两滚轮分别位于双金属锯带的左右两侧形成对辊结构,所述滚轮组调整结构10分别与冷却槽15侧壁和滚轮组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块状矫正结构前后向的长度为15-22cm。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却槽15后侧设有控制油位的阀门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祥,未经胡永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7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