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5966.4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蕾;刘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W12/06;H04W12/08;H04W12/69;H04W48/02;H04L43/0823;H04L43/10;H04L43/16;H04L45/741;H04L61/5007;H04L67/141;H04L6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张传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身份 信息 分配 方法 接入 业务 路由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接入业务路由器,包括: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本发明通过在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时向用户终端分配临时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提升了用户终端上线成功的几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背景技术
现有因特网广泛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中IP地址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网络层的通信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标识,又作为传输层主机网络接口的身份标识。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当终端主机的移动越来越普遍时,这种IP地址双重功能的缺陷日益明显,直接影响到因特网的路由可扩展性和通信业务的连续性。
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IP地址的语义过载和路由负载严重等问题,将IP地址的双重功能进行分离,从而完善移动性管理、路由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机制,并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互访等问题提供支持。
图1为一种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系统的网络架构,为描述方便,本文将此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SILSN,Subscriber IdentifierLocator SeparationNetwork)简称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有两种标识类型:身份标识(AID,Access Identifier)和路由位置标识(RID,Routing-Location Identifier)。SILSN为网络中的每个用户配置唯一的AID,该AID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将网络划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在数据转发过程中,AID只能在接入层使用,RID只能在核心层使用;在用户终端间应用层通信时,使用AID识别对端。
如图1所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主要包括: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接入业务路由器(ASR,Access Service Router)、身份位置寄存器(ILR,Identifier LocatorRegister)等。其中:
UE可以是位置固定的终端,也可以是其它位置移动的接入设备;
ASR主要负责用户终端接入认证、向ILR查询AID分配、标识映射转换以及数据包封装/解封装等;
ILR主要负责维护网络中用户身份标识和路由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并处理ASR的AID/RID映射关系注册和查询AID分配请求。
然而,由于身份位置寄存器为接入业务路由器的远程服务器,当ILR不可达时,例如ASR-ILR之间的路由不通或ILR宕机,将导致用户终端无法获取其身份标识AID,进而不能接入网络,从而影响用户正常上网办公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保证ILR不可达时,用户终端能够接入网络。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包括:
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