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合成重负荷极压抗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涡轮机油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5853.4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川;邓富康;李康春;胡雄风;赵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11/04;C10N30/06;C10N30/10;C10N30/12;C10N30/18;C10N40/1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5104 | 代理人: | 黄春莲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负荷 极压抗磨 燃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涡轮 机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全合成重负荷极压抗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涡轮机油组合物属于涡轮机润滑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轮机的蒸汽温度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使得汽轮机油的温度越来越高,对汽轮机油的要求更为苛刻。在目前的涡轮机油中,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GT)为代表的新型机组对汽轮机油性能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全面的。适用于带齿轮减速装置的单轴联合循环机油及控制系统的润滑油,具有优良的高温氧化防腐性、氧化安定性、极压抗磨性、分水性,能快速分离进入系统的水分,良好的抗泡性、空气释放性以及防锈性,适用于共同润滑系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汽轮机。
把燃气轮机和蒸汽动力装置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装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任何一种热力发动机,循环工作介质的加热温度越高、放热温度越低,热效率就越高。20世纪70年代末,燃气轮机中的燃气初温已过1200℃,加热温度是很高的,但它的放热温度也高,约为450~550℃,不少热量随排气进入大气,故热效率最高只达38%。现代的大型蒸汽动力装置因受结构和材料的限制,新蒸汽温度一般不超过600℃,但它的放热温度也较低,热效率最高只达38~3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简称联合循环装置)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它的循环既具有燃气轮机的加热高温,又具有蒸汽动力装置的放热低温,从而有较高的热效率。联合循环装置的设想在燃气轮机发展早期就已经提出,大约在60年代初便有了较成熟的、利用排气余热的联合循环装置。此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煤为燃料的"整体"联合循环发电装置正在兴起,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燃煤联合循环装置的研究工作。联合循环装置的排气余热利用、煤气化和沸腾燃烧等几种主要形式。
排气余热利用型联合循环装置,这是最简单而且已成熟的方案。燃气轮机的约为500℃的排气被引向余热锅炉,后者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总的输出功率约是原燃气轮机的1.3~1.5倍。上世纪70年代末,这类装置的热效率已达42~46%。随着燃气初温的提高,热效率可望达到50%以上。此外,它的运行机动性好、耗水少、基本投资低和占地面积小。排气余热利用型除无补燃的以外,还有一类是带补燃的,二者的区别在于:锅炉中除引入燃气轮机的排气外,还加入燃料燃烧,以提高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和增大流量,使汽轮机的输出功率增加。在补燃时可采用价格较低的燃料。这类装置还可用来改造已有的蒸汽动力发电站,以提高其热效率。
煤气化的燃煤联合循环装置,这种装置以煤为燃料,煤先在高压(2~3兆帕)的气化装置中气化为粗煤气,气化用的压缩空气引自压气机(即压缩机),气化用的蒸汽从汽轮机抽汽而来。粗煤气经净化后先至煤气膨胀透平作功,再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进入燃烧室,其余部分原则上与排气余热利用型联合循环装置的方案相同。这种装置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燃气初温的提高,它在热效率方面的潜力也较大。主要问题是煤的气化和煤的净化还有待于解决,如气化效率、除尘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等。这种装置还处于中间工业试验阶段,热效率一般还低于常规蒸汽动力发电站。一些国家正研究用核能来提供煤的气化所需的热量和蒸汽。沸腾燃烧的燃煤联合循环装置,这种联合循环装置分为用加压沸腾炉的和用常压沸腾炉的两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高温氧化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极压抗磨性、分水性,良好的抗泡性、空气释放性以及防锈性能的全合成重负荷极压抗磨燃气蒸汽轮机油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全合成重负荷极压抗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涡轮机油组合物,采用质量比80%的聚α-烯烃和20%的油溶性聚醚复合作为全合成复合基础油,配合多种复合添加剂,其各自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