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子秤及相应的称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5491.9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锐达仪器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414 | 分类号: | G01G19/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子秤 相应 称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子秤及相应的称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省市、各部委、各生产企业在养殖、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建立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智能电子秤成为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智能电子秤集称重、显示、联网、实名认证、电子支付、数据上传功能于一体的终端设备,通过与物联网技术对接,实现食品信息录入、传递、记录食品安全信息、交易信息,并向消费者发送电子交易信息和打印质量溯源凭证,凭借此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终端机、互联网、手机短信方式,查询自己所购买食品质量是否合格,可广泛应用于商超、农贸市场、果蔬市场、海鲜水产行业。
图1为现有的智能电子秤。智能电子秤包括底座1、信息显示器2、支撑杆3、称重台4、控制板6以及打印模块5,底座1和信息显示器2由支撑杆3联接固定。虽然现有的智能电子秤能够完成称重、计价、显示等功能,但其用途却非常有限,与其软硬件系统的先进性并不适应,很多先进的功能没有被开发并集成到电子秤中,造成现有智能电子秤的硬件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电子秤及相应的称重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智能电子秤的硬件资源,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称重计价过程的智能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子秤,所述智能电子秤包括,称重台以及位于称重台上方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所述称重台,所述摄像头通过支撑杆与所述智能电子秤底座相连;网络单元,安装于所述智能电子秤底座,所述摄像头拍摄的照片通过所述网络单元上传到服务器。
更进一步,所述智能电子秤还包括,信息显示器,所述信息显示器位于所述称重台的上方,通过支撑杆与所述智能电子秤底座相连,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信息显示器一体化集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所述的智能电子秤的称重方法,所述称重方法包括,检测称重台上是否放置商品;如果放置商品,启动摄像头拍摄所述商品,利用所拍摄的图像识别所述商品;根据识别的结果,获取所述商品的价格信息;利用所述价格信息进行计价及交易。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商品的特征数据库,所述特征数据库包括图像特征及重量特征,所述图像特征包括单件商品的尺寸范围,所述重量特征包括单件商品的重量范围。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上传所述拍摄的图像到服务器。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商品一致性检测,通过所述图像特征检测所述商品的数量,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所述商品的重量,通过所述商品的数量以及重量计算所述商品的平均重量,如果平均重量在所述单件商品的重量范围之内,则判断商品一致,否则,判断所述商品不一致。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商品一致性检测,通过所述图像特征检测单个所述商品的尺寸,如果所述单个商品的尺寸在所述单件商品的尺寸范围之内,则判断商品一致,否则,判断所述商品不一致。
更进一步,所述特征数据库按照商品的分类信息进行组织,所述分类信息按照蔬菜、瓜果、肉禽、水产以及蛋类进行分类。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后,由于智能电子秤加装了摄像头,可以将称重计价过程上传保存,同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帮售货员输入商品信息,并通过图像识别与重量检测技术,还可以帮助商家实现商品一致化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智能电子秤;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电子秤;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电子秤主电路板架构图;
图4为拍摄记录称重台上的商品的流程图;
图5为图像识别商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电子秤。该智能电子秤包括底座1、信息显示器2、支撑杆3、称重台4、LCD显示屏6以及打印模块5,底座1和信息显示器2由支撑杆3联接固定。这些与现有的电子秤基本相同。与现有的电子秤不同的是其在上部的信息显示器2上集成了摄像头7。摄像头7的镜头覆盖称重台4,用于拍摄记录称重台上的物品,同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识别摆放在称重台上的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锐达仪器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未经智锐达仪器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