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节点归属确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5144.6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楠开;谢炳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捷星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载波 宽带 系统 节点 归属 确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通信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节点归属自动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现有广泛分布的配电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具有覆盖范围广、无需重新布线、投资少、建设速度快等优势,因此,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通信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逐步建立,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在电能及各种能源计量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有着上述的优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节点归属的问题,即非本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的节点登录到本系统,目前的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普遍存在该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于电网的特性及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的特性的所导致的。
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主要应用在低压变压器的低压220V一侧下进行集中抄表,该系统是由主节点(集中器)和从节点(电能表)构成的,主节点在该系统中承担数据管理、路由组网,数据抄收等功能,其中路由组网流程主要由主节点发起组网指令,再由从节点应答并登录到主节点,来完成组网。上述的低压变压器主要是实现10KV(50Hz)到220V(50Hz)的变换,即实现50Hz的强电变换,集抄系统中的主节点及从节点均下挂在低压变压器的低压220V一侧。
现有的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由主节点通过数据通信信道发出组网指令;收到组网指令的各节点向主节点发出组网指令应答;发出组网指令应答的节点将信息登录到主节点来进行组网。
由于主节点发出组网指令,从节点应答组网指令及均使用数据通信信道,而数据通信信道由于集抄系统需要实时性的指标,对带宽有要求,所以实际应用中,均以高于100khz以上作为数据通信信道。而高于15khz的高频载波信号能够通过变压器,将载波信号从一个变压器的低压220V一侧耦合到另一变压器低压220V一侧的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从而造成这两个变压器下独立运行的两个集抄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交互,从而会出现当变压器底下的主节点发起组网指令时,可能另一变压器底下的从节点会因为接收到组网指令而发出应答并登录到主节点,导致了节点归属出现异常。
当出现节点归属异常时,需要人工现场进行勘察测试,方能确认实际节点的实际归属,因此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节点归属确认方法,以实现了集抄系统节点归属的自动确认及自动组网,不会因为跨区数据交互而出现归属异常,从而减少了人力现场进行勘察测试的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载波或电力宽带载波集抄系统节点归属确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低压变压器高压一侧与10kv电网的连接切换至滤波阻断器连接方式;步骤2:主节点设定为“组网节点”,所有其他节点状态设定为“未登录状态”;步骤3:组网节点发出组网指令;步骤4:如收到组网指令的节点状态处于“未登录状态”则向组网节点发出组网指令应答;如收到组网指令的节点状态处于“登录状态”则无任何动作;步骤5:组网节点向所有收到组网指令应答的节点发出调取信息指令;如组网节点未收到组网指令应答且组网节点为主节点,则组网结束,将低压变压器高压一侧与10kv电网的连接切换至直连方式;步骤6:所有收到调取信息指令的节点向组网节点发送本节点信息并将自身状态修改为“登录状态”;步骤7:组网节点收到节点信息后将该节点登录为子节点,其本身为该子节点的父节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捷星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州捷星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受压凝胶的半导体电路布置结构及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