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底部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1718.2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唐绍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典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E04B1/24;E04B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横移式 立体车库 底部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式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主体框架由各个角立柱、中间立柱、横梁、纵梁连接固定而构成,立体车库的横移梁、横移架及升降梁、升降架以及载车板等机电设备均直接或间接安装在主体框架上,各个角立柱、中间立柱承载着立体车库的全部重力。所以,安装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必须首先处理地基,即进行土建基础施工,开挖原有地面,整体下挖或者至少下挖一圈沟槽,然后在地下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圈梁上设置预埋连接件即地脚螺栓,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各个角立柱、中间立柱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圈梁上。在地下设置圈梁的目的一是承载静载荷,防止车库下陷、倾斜,二是承载动载荷及抗震、防风,防止车库发生位移。即使是两层、三层立体车库,也同样破开原有地面,下挖一定深度,浇筑一层二三十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设置连接件即地脚螺栓,然后安装立体车库。
对于城市停车场,一般都是水泥地面或者柏油路面,具有较好的强度,也足以承载两层、三层立体车库的静载荷及动载荷。在这样场地上安装两层、三层这样的低层立体车库,再开挖地基,不仅破坏原有地面,而且给本就停车位紧张的用户带来困扰----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期间需要安排临时疏导停车场地,严重影响停车场的平改立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两层、三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在安装场地本来就是水泥地面或者柏油路面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在立体车库底部设置底部框架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两层、三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底部,设置一个由底部前横梁、底部后横梁、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连接固定而构成的底部框架;底部框架上端面有若干组立柱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固定立体车库的各角立柱、中间立柱。
底部框架下端面有若干组锚杆连接装置及锚杆连接孔,用于连接固定锚杆或者锚栓。
底部框架的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内侧各有两个导轨连接装置用于固定导轨;两根导轨与底部前横梁及底部后横梁平行;导轨上安放横移载车板。
在底部框架的底部前横梁、底部后横梁、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上,可以进一步增大其底部的接地面积而设置加强板,以便分担立体车库的重力。
底部框架的底部前横梁、底部后横梁、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用双梁,即构成复合框架,既可增强底部框架的强度,又可扩大其底部面积。
底部前横梁、底部后横梁、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构成的底部框架,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结构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一般采用底部前横梁、底部后横梁、底部左纵梁、底部右纵梁的端部用连接板及螺栓相互连接固定在一起。
在底部框架的底部前横梁上,安装坡板,以便车辆进出立体车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两层、三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在安装场地本来就是水泥地面或者柏油路面的情况下,不再需要土建施工或者大面积开挖,只要局部埋设锚杆或者直接通过锚栓固定底部框架即可,这样不仅不破坏原有地面,节约人力物力,缩短立体车库的建造周期,而且对机械式立体车库的快速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底部框架10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部框架10与各立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框架连接板105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立柱连接板203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底部框架10与锚杆108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底部框架10与锚栓109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强板110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复合框架111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导轨连接装置123及导轨121、载车板122、坡板120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导轨连接装置123及导轨121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底部框架10的四部位拼接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底部框架10的两部位拼接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底部框架10的四部位插接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及图3,由底部前横梁101、底部后横梁102、底部左纵梁103、底部右纵梁104连接固定构成一个矩形的整体框架,即构成底部框架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典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卡典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1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