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8514.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3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真司;金泽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连接器 | ||
一种防水连接器,结构简单。在防水连接器(100)中,固定于第一框架(1F)的插座(10)和固定于第二框架(2F)的插头(20)能够相互拆装。插座具备第一外壳(1)和多个第一触头(3)。插头具备第二外壳(2)和多个第二触头(4)。第一外壳具有突出于一端部侧的头部(1h)和被安装成能够与头部的外周紧贴的四方框状的防水环(5)。第二外壳具有壳(6),该壳在内部具有能够导入头部的第二触头容纳室(61),且围绕多个第二触头的周围。防水环(5)具有:第一褶(51),其在前部的外周形成为波状,并能够与壳(6)的内壁紧贴;和第二褶(52),其在后部的外周形成为波状,并能够与第一框架(1F)的内壁紧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如下的防水连接器的结构:其是适合用于将手表型的可穿戴设备与设置于腕套的外围设备电连接的电连接器,防止水进入到电连接器的内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穿戴于手腕或头部等身体的一部分而可移动的终端、所谓可穿戴设备被开发成可实用。例如,手表型的可穿戴设备使用了电连接器,用以将设置于腕套的外围设备电连接。并且,由于可设想手表型的可穿戴设备等在户外使用,因此,对该电连接器要求防水性能。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3442号公报(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防水连接器(下面,称为插孔(jack))。专利文献1中的插孔具备长方体状的罩壳和长方体状的插孔壳。此外,插孔具有由圆柱状的中心端子和板簧部件构成的接地端子。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水连接器,即使水进入到插孔内部,也能够防止中心端子和接地端子短路。因此,在插孔中适当的位置配设有例如四方框状的第一密封部件、圆盘状的第二密封部件和圆环状的第三密封部件等。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插孔(防水连接器)使用了多种密封部件,若还考虑这些密封部件的装配工时(装配时间),则这成了使防水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要求一种简单结构的防水连接器,其适合于可穿戴设备等的连接,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这可称为本发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结构的防水连接器,其适合于可穿戴设备等的连接,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如下手段能够解决这些课题:一种防水连接器,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能够相互拆装,其中,第一外壳具有头部和被安装成能够与头部的外周紧贴的四方框状的防水环,第二外壳具有能够导入头部的四方筒状的壳,利用能够与壳的内壁紧贴的第一褶和能够与第一框架的内壁紧贴的第二褶构成防水环,并基于此发明了如下的新的防水连接器。
(1)一种防水连接器,在该防水连接器中,被固定于第一框架的端部的第一连接器和被固定于第二框架的端部的第二连接器能够相互拆装,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长方体状的第一外壳,其在一个面上配有断续的开口,在内部具有第一触头容纳室;和多个第一触头,它们被排列在所述第一触头容纳室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带板状的第二外壳;和多个第二触头,它们能够与所述多个第一触头分别连接,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末端部侧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面突出,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突出于一端部侧的头部;和四方框状的防水环,其被安装成能够与所述头部的外周紧贴,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四方筒状的壳,该四方筒状的壳在内部具有能够导入所述头部的第二触头容纳室,且围绕所述多个第二触头的周围,所述防水环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褶,其呈波状形成于前部的外周,并能够与所述壳的内壁紧贴;和一个以上的第二褶,其呈波状形成于后部的外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壁紧贴。
(2)根据(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防水环的所述第一褶与所述第二褶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褶的挤压量的台阶。
(3)根据(1)或(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头在其末端部侧具有分支成两岔的一对分支臂,所述第二触头由能够进入到一对所述分支臂之间的刃状的刀片形触头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