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及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8281.7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0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睿;汪钊;周升;王彪;宣龙健;杜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H05B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加热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及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包括面板和加热装置,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多个功能档位,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对多个功能档位中的任一功能档位的触控操作时,获取任一功能档位对应的温度区间和温度变化率区间;获取面板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变化率;根据实际温度与所述温度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际温度变化率与温度变化率区间之间的关系,调整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电磁炉工作过程中,无需用户反复手动操作,即可实现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的调整,更大程度上地保证了烹饪温度平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一种电磁炉的加热控制装置和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电磁炉烹饪过程中,常用功率加热控制方法为:预先设定每个功率档位的实际功率,根据显示板模块回传的数据选定功率档位,从而确定实际加热功率。这种控制方式存在弊端:实际使用过程中(例如涮火锅)用户会根据食材烹饪状态不断的手动调节火力才能保持烹饪温度平稳,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繁琐,为此还可采用分时间段调节控制加热火力的方法,但是如果烹饪过程中存在温度变化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仍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案,在电磁炉工作过程中,无需用户反复手动操作,即可实现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的调整,更大程度上地保证了烹饪温度平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磁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所述电磁炉包括面板和加热装置,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多个功能档位,所述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对所述多个功能档位中的任一功能档位的触控操作时,获取所述任一功能档位对应的温度区间和温度变化率区间;获取所述面板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变化率;根据所述实际温度与所述温度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实际温度变化率与所述温度变化率区间之间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电磁炉的面板温度会因新食材的加入或冷水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通过获取用户所触发的任一功能档位对应的温度区间和温度变化率区间,以及面板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变化率,并根据实际温度与温度区间之间的关系和实际温度变化率与温度变化率区间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有效地将电磁炉的烹饪温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反复手动操作,即可实现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的调整,更大程度上地保证了烹饪温度平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温度与所述温度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实际温度变化率与所述温度变化率区间之间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检测所述实际温度是否处于所述温度区间内;当所述实际温度处于所述温度区间内时,检测所述实际温度变化率是否处于所述温度变化率区间,以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当所述实际温度值不处于所述温度区间内时,检测所述实际温度值与所述温度区间内的最小温度值或最大温度值之间的关系,以得到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