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8176.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梅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富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素 控释剂 玉米专用复合肥 中微量元素 氮素原料 腐植酸钠 内核颗粒 缓释层 钾素 磷素 制备 缓释复合肥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缓释剂 添加量 外喷涂 重量比 重量份 氮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缓释复合肥技术领域。包括下列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氮素25份、磷素12份、钾素8份、中微量元素1.5‑5份、腐植酸钠2‑4份和控释剂;其中,氮素原料包括占总重量18%‑22%的尿素,所述控释剂的添加量为尿素重量的0.7%‑0.9%,所述控释剂由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按1:0.5‑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颗粒包括由除尿素以外的氮素原料、磷素原料、钾素原料、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钠制成内核颗粒,所述内核颗粒外喷涂有缓释层,所述缓释层由尿素和缓释剂制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拉丁学名:
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化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资产品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显著的作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人们长期大量使用无机化肥,加上使用方式不当,肥料利率用不高,导致肥料大量的流失,对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农作物抗逆性下降,严重的威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已提出了多种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来解决氮肥溶解快、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在肥料中添加长效缓释剂,抑制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来减缓氮的分解转化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项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该复合肥颗粒具有缓释效果,且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本发明的目的之二为提供了该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氨酸造粒和尿基喷浆相结合的方法,将控释剂和腐植酸钠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改善土壤保肥供肥条件,提高农产品品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颗粒,该复合肥颗粒由下列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氮素25份(以氮计)、磷素12份(以五氧化二磷计)、钾素8份(以氧化钾计)、中微量元素1.5-5份、腐植酸钠2-4份和控释剂等。其中,氮素原料包括占总重量18%-22%的尿素(作为缓释层将其他原料包裹,小于氮素原料的重量)。其中,控释剂的添加量为尿素重量的0.7%-0.9%(控释剂添加尿素中作为缓释层将其他原料包裹,且该配比范围内尿素具有最佳的缓释效果)。该控释剂由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按1:0.5-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采用化肥中常见的商品制剂即可。该颗粒包括由除尿素以外的氮素原料、磷素原料、钾素原料、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钠通过氨酸造粒制成内核颗粒,该内核颗粒外喷涂有缓释层,该缓释层由尿素和缓释剂通过尿基喷浆法制成(具体将缓释剂加入到熔融的尿素浆料中)。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氮素原料除尿素还包括氮素原料还包括氯化铵和磷酸一铵。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磷素原料为磷酸一铵。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钾素原料为氯化钾。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微量元素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常见的中微量元素的盐或者络合物,其配比可以按照国标或者具体需求而定。优选地,为了易于农作物吸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微量元素为Ca、Mg、Zn的络合物和硼砂。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取除尿素以外的氮素原料(氯化铵、磷酸一铵等)、磷素原料(磷酸一铵等)、钾素原料(氯化钾等)、中微量元素(优选为螯合物)和腐植酸钠,混合均匀后送入转鼓造粒机进行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富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富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