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电气系统安全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5383.3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瞿晓磊;刘万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环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气 系统安全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电气系统安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剩余电量的检测不仅涉及到电池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且涉及到汽车的安全运行。现有的电池剩余电量检测技术包括利用专用电池管理IC的方法和只根据电池电压进行检测的方法。利用电池管理芯片的方法是根据电池内部化学特性的变化,如体积、电流和电压等诸多条件来检测电池剩余电量,但其成本较高,且我国厂商由于无法掌握其核心算法,在后期维护和故障调试过程中遇到底层问题时,往往出现难以解决的情况。针对上述后一种剩余电量检测的方法,常见的是检测电池两端的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即断定当前剩余电量处于某一水平。这种方法在我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及运行安全监控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推广,初期售卖的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的使用寿命逐渐接近额定值,面临着更换新电池的问题。然而,电池技术尽管发展缓慢,但近几年时间在电池材料和充放电控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更换电池后,由于电池特性的变化,原有的电池剩余电量检测方法往往不适应新电池,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而无法保证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和安全。
尽管许多电动汽车厂商试图通过更新相对应的配套电池管理软件来检测新电池的状态,但由于许多电池更换期间,4S店、汽车维修站点等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换后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调教工作无法做到汽车出厂阶段的严格和准确程度,尤其是更换电池过程中对电池与车辆电路之间的电气接口的焊接工艺、触点导电性变化情况等直接影响电池两端的电气触点质量和导电性能,进而造成随着车辆后续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剩余电量无法被准确地反映到驾驶员,车辆电气状态的监测也相应地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电动车辆在更换电池后由于电池安装不规范和缺乏对电池管理系统参数调教,以及更换电池后新电池自身与供电情况的磨合这三方面造成的电量检测不准,进而影响车辆安全运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气系统安全检测方法。具体方案为:
一种车辆电气系统安全检测方法,包括:
(10)对更换后的新电池进行第一完全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第一组电气参数{E1}和第一组温度信息{T1},在充电结束后确定车辆电池管理单元检测的第一电池表征参数V1表;
(20)根据第一组电气参数{E1}和第一组温度信息{T1},确定第一电池实测参数利用该第一电池实测参数V1实修正所述第一电池表征参数V1表,以修正后的电池参数V修正作为车辆电池管理单元检测的电池参数的初始值;
(30)在车辆第一行驶过程中,检测在此行驶过程中电池的第二组电气参数{E2}和第二组温度信息{T2};
(40)根据车辆的第二组电气参数{E2}和第二组温度信息{T2},确定第二电池实测参数
(50)确定车辆电池管理单元检测的第二电池表征参数V2表;
(60)根据所述第二电池表征参数V2表与所述第二电池实测参数V2实,确定第一电池调教参数系数
(70)根据第一电池调教参数系数α和第二电池表征参数V2表,确定车辆电池管理单元检测的第三电池表征参数其中N为自然数且大于5;
(80)对电池进行第二恒功率非恒流完全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第三组电气参数{E3}和第三组温度信息{T3};
(90)根据车辆电池管理单元检测的电池参数的初始值V修正、第三电池表征参数V3表、所述第三组电气参数{E3}和第三组温度信息{T3},确定第二电池调教参数系数并根据该第二电池调教参数系数β设置车辆电气系统安全预警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电气参数、第二组电气参数和第三组电气参数为电池的端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环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环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5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轨道系统使用的挂钩
- 下一篇:一种超薄滑套式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