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液冷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1512.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滨;刘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液冷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的零部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板。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需求越来越高,相应动力电池总成的发热量随之增大,传统的风冷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度集成化的动力电池总成需求,液冷方案已经逐渐占据主流。
传统的动力电池冷却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上部平面下部焊接散热扁管或上下平面中间焊接散热扁管的结构,该结构总成生产简便,但成本较高,传热效果一般,且需要设计加强结构保证液冷板总成的结构强度;一种为流道式结构,但是流道设计存在或设计简单,温度一致性不易保证,或流道设计对流场分析的依赖性较高、总成生产工艺要求较高,或与电池模块的接触面不能保证等缺点。
以往的专利中,专利CN103066342A公开了一种有多个冷却板的冷却系统,其冷却板保护点为冷却板内流道,并且只适用于电池单体之间,但是其流道结构不合理,而且不适用于电池模块。专利CN102623771A公开了一种电池冷却板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焊接形成一整体,构成冷却板,但是,其上板和下板分别朝相反的方向有突起,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并且分为主通道及与主通道连通的多个分支通道,冷却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板,其工艺要求低,制造成本低,传热效果好,而且温度一致性高,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热管理需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板,其包括冷却板上板、冷却板下板、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冷却板上板和冷却板下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固定于所述冷却板上板上;
所述冷却板下板形成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当所述冷却板上板和冷却板下板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冷却板上板形成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与冷却板上板形成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相连通,且相互之间具有相同的间隔;
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冷却板上板和冷却板下板之间还形成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所述第二进水管与第一进水管的结构相同,且关于所述冷却板上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冷却板上板上固定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结构相同,且关于所述冷却板上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在所述冷却板上板的中部相互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在对应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位置呈多次折弯状;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形状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在对应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位置呈几字行。
可选的,,所述冷却板下板的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截面形成为各个角均为圆角的梯形结构,而且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底面与侧面之间的角度α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连通处设置有扰流板。
可选的,所述动力电池液冷板还包括导热垫和隔热垫,所述导热垫粘贴于冷却板上板的平面上,所述隔热垫粘贴于所述冷却板下板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在起始段形成之字形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其制备工艺简单,冷却板上板和冷却板下板通过模具冲压即可实现,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为普通铝合金管接头,三者通过隧道炉钎焊即可一次成型,导热垫和隔热垫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动力电池液冷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冷却流道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与电池模块的装配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冷却流道走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温度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比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1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