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中的自动消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9213.4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耐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38 | 分类号: | A62C37/38;A62C35/58;A62C35/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脱硫 吸收塔 安装 施工 过程 中的 自动 消防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的自动安全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脱硫吸收塔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塔相连的管路为衬胶管路,内部安装大量的PPR除雾器(均为易燃物),衬胶施工使用的丁基胶水是极易挥发,燃点很低的物质,胶板也是易燃物质,稍有疏漏,就会发生火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生了脱硫吸收塔失火事故二十多起,多数事故是在下班后,人员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发生,既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又延误了脱硫工程的工期,有的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在脱硫吸收塔内部着火后,及时进行有效的灭火措施,启动有效的灭火装置,将对扑灭火灾、减少损失发挥关键的作用。但是常规电厂脱硫系统现有的灭火措施主要是附近装设的临时消防水管和灭火器,但受各种因素控制(发现火灾的第一时间、消防人员灭火能力、消防设施性能),灭火及时性差,灭火效果不佳,尤其是火情达到一定规模时人员无法靠近,加上吸收塔相对封闭,其他消防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基本上是眼睁睁的看着火灾自熄灭。
目前,个别工程利用脱硫系统本身装设在吸收塔内部除雾器上的冲洗装置进行灭火,此种方式在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及时地控制吸收塔内部的着火,但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第一、除雾器冲洗管路位于吸收塔内部一二除雾器中下部,顶层除雾器或除雾器上部着火喷淋系统发挥不了作用;第二、除雾器冲洗管路本身为PPR材质,易燃、不耐高温,受热后易弯曲、变形或着火后断裂,即使启动除雾器冲洗水泵也不能形成有效喷淋进行灭火。鉴于脱硫吸收塔衬胶施工和除雾器安装时脱硫系统不具备受电条件,冲洗水系统是无法使用的,因此利用脱硫系统本身装设在吸收塔内部除雾器冲洗装置进行灭火方式只能在脱硫改造工程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中,当有火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动消防灭火,以减少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的自动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消防水管道进水端通过消防水电动阀与消防栓连接或正式消防水管道连接,消防水管道另出水端沿脱硫吸收塔外壁延伸至脱硫吸收塔内的除雾器上层,脱硫吸收塔内部与外部的消防水管道之间设置消防水手动阀门;脱硫吸收塔内部设有烟光报警装置,烟光报警装置与消防水电动阀联动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烟光报警装置、消防水电动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中,所述消防水手动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优选地,脱硫吸收塔运行过程中,所述消防水手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将脱硫吸收塔与自动消防系统隔离。
优选地,所述脱硫吸收塔内部的消防水管道上设有喷淋孔。
优选地,正常状态下,所述消防水电动阀门关闭;所述烟光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时,所述消防水电动阀门联动打开。
优选地,当脱硫吸收塔内部出现火情时,所述烟光报警装置报警,联动所述消防水电动阀门打开,通过消防水管道将消防水引入脱硫吸收塔内,进行自动喷淋灭火。
优选地,在无火情时,消防水管道作为上层除雾器冲洗用的设备。
优选地,所述消防水管道由316L不锈钢管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消防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中,当有火情发生时,烟光报警装置联动打开消防电动阀进行全覆盖灭火,无火情时也可作为上层除雾器冲洗用,能有效降低除雾器堵塞几率,这样既可以保证吸收塔灭火及时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又能保证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的自动消防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脱硫吸收塔安装施工过程的自动消防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耐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耐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9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