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储能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7731.2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邝怀概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储能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储能电池,属于储能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储能电池以铅酸为主,其具有以下缺陷:
1.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适用性差、寿命短,在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无法放电,且当温度提高时,无法恢复充放电,寿命一般只有传统锂电池的三分之一。
2.铅酸电池的容量密度小,与锂电池相比,若要实现同样的容量,重量将是锂电池的5倍,因此体积十分笨重,造成安装与维护特别不方便。
3.铅酸电池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泄漏,而泄漏物对环境污染大。
传统锂电池解决了上述铅酸电池的问题,但它产生了新的问题:
4.在长期储存的条件下,锂电池容量衰减快,使寿命大大缩短;而长期的浮充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影响较大,且对寿命也有影响。
5.传统锂电池成本高。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新型的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储能电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度高且效率高的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安全间隙测量与隐患定位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储能电池,包括:
至少一个电池组;
电子开关模块;
市电输入接口,连接至电子开关模块;
UPS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电子开关模块和用电设备连接;
电池并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市电输入接口、电子开关模块、UPS模块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包括:
交流电子开关控制器,连接至电子开关模块;
交流供电模块,分别与市电输入接口和交流电子开关控制器连接;
微控制单元,分别与交流电子开关控制器、交流供电模块、实时时钟模块、通信接口、直流供电模块连接;
实时时钟模块,用于设定并定时关断UPS的市电供电,以释放电池电能;
通信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连接,用于读取电池状态;
直流供电模块,连接至至少一个电池组,用于对电池并联控制器供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PS模块包括:
AC输入接口,连接至电子开关模块;
DC输入接口,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
DC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AC输入接口和DC输入接口连接;
AC/DC供电控制模块,分别与AC输入接口、DC输入接口和AC输出控制模块连接;
AC输出控制模块,连接至用电设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包括并联的两个电池组,其中当电池并联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读取和检测出并联的两个电池组中其中一个电池组电压比较高而另一个电池组的电压比较低时,优先控制电压较高的电池组放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使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中的锂电池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中的锂电池在放电状态中放电到预设电压时,使该锂电池给用电设备和/或电池并联控制器供电,当该锂电池放电完毕后再给该锂电池重新充满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的微控制单元为基于ML5238模拟前端的S9KEAZ64ACLH中央处理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根据给定条件,通过直流供电模块对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进行直流供电,或通过交流供电模块对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进行交流供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并联控制器还包括一组继电器驱动开关,用于控制对UPS模块的市电输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包括对UPS模块的交流供电进行控制的电子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锂电储能电池解决了:
1.以锂电池为基础解决铅酸电池的温度适应性差、寿命短问题。
2.以锂电池为基础解决铅酸电池容量密度小、重量大的问题。
3.以锂电池为基础解决铅酸电池的不环保的问题。
4.以改变BMS(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解决锂电池长期浮充的问题,减少对电池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