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珠光性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4845.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7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段潜;梁晨;李艳辉;高波;王恒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C08J3/00;C08L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珠光 光子 晶体 制备 方法 | ||
传统的有机光子晶体因为光子禁带的存在而呈现单一的特定反射波长,和自然界中的光子晶体相差甚远,虽然也可以制备三维的光子晶体以呈现此性质,但是制备三维有机光子晶体的成本高,工艺复杂。另外,传统的有机光子晶体自组装方法是靠重力和溶液挥发来保证刷状嵌段聚合物链的有序性,但是此方法对环境要求高,周期长,并且合成出来的光子晶体不具有珠光性,只能具有一种周期性排列反射一种波长的光。而新型的自组装方法就是因此本专利提供一种简易的制备方法,利用特定嵌段聚合物的链的刚性来保证有序性,且能通过刷状嵌段共聚物周期性交替排列的间隔形成不同的光子裂隙,并通过控制嵌段宽度控制反射光的强度,使其具备珠光性,并且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周期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珠光性有机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刷状嵌段共聚物在高弹态下自组装完成。
技术背景
传统的有机光子晶体的自组装对于环境的要求过高,并且合成周期过长,如果环境稍微有点变动则可能导致自组装失败,这就导致会自组装条件控制的难度,并且生成的有机光子晶体只具有一种周期的排列顺序,只能反射一种特定波长的光,不具有珠光性。本专利所申请的刷状嵌段共聚物在高弹态自组装方法,实验周期短,环境要求低,并且能制备出具有珠光性有机光子晶体。
发明内容
一种特殊结构的刷状嵌段聚合物是由带有降冰片烯端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和带有降冰片烯端基的聚乳酸链合成,再经过降冰片烯端基发生开环复分解聚合。其中带有降冰片烯端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的分子量为8000,分子式如下:
带有降冰片烯端基的聚乳酸链,分子量为10000,结构式如下:
然后将上述的两种物质,用格拉布催化剂进行开环复分解聚合。将150mg 的大分子单体Ⅰ和150mg大分子单体Ⅱ分别加入到两个单独的瓶中,催化剂加入第三个瓶中,将其放入干燥盒中,然后把大分子放入到THF溶液中,催化剂溶解于1mLTHF中,通过微量调节器加入,大分子单体Ⅰ加入到大分子单体Ⅱ中,室温反应2-3h。产物分子量在1400000,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将生成的物质用甲醇沉降,为白色固体,然后放入烘箱中得到白色粉末。
附图说明
图1为有机光子晶体珠光性的表征图。
图2为刷状嵌段聚合物自组装成有机光子晶体的截面的SEM表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玻璃片将上部生成的产物10mg夹在中间,用模具固定,然后放入烘箱中,在空气氛围下,设置烘箱温度为1小时升到140℃,然后持续半小时,降温过程为自然冷却,得到淡蓝色带有珠光性的有机光子晶体。且自组装前后该物质的热力学分解温度未发生改变,并伴随有晶化现象的出现,且热稳定性能良好,可在一般条件下实现性能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4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车轮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用透明尼龙粉末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