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4127.4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9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于峰;熊新;蔺波;于海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 | 分类号: | H04L1/22;H04W28/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本 传输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第一序列号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可见,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5G时代已经来临,相对于4G网络,5G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该场景下要求空口数据在1毫秒的传输时延内达到99.999%的可靠性传输,为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G标准中为了增强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通过冗余传输来保证可靠性的方法。其中,基于分叉承载(split bearer)的副本传输是已经被标准采纳的方式之一。例如,图1是双连接下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双连接是指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其中,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MeNB(master eNB),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SeNB(secondary eNB)。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都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
在5G标准中,分叉承载在PDCP层进行分流。如图1所示,以上行传输为例,终端设备的PDCP将一个PDCP PDU同时通过第二RLC实体递交给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以及通过第一RLC实体递交给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让一个数据包同时在多个路径上进行传输,来保证可靠性。其他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同理。
其中,在5G标准中,RLC实体具有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处于AM模式的RLC实体能够在检测到丢包时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即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机制。
在实践中发现,若分叉承载的各RLC实体都处于AM模式,可能存在一些路径传输成功,另一些路径传输失败继而重传的现象。例如,请参见图2,图2为双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2以上行传输为例。如图2所示,双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流程可包括以下201~207部分。其中:
201、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实体生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后,同时递交给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其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都处于AM。其中,第一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一RLC SDU,第二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二RLC SDU,也就是说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202、第一RLC实体生成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SN号)并根据第一RLC SDU生成第一RLC PDU,第二RLC实体生成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SN号)并根据第二RLC SDU生成第二RLC PDU。
203、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二RLC PDU和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根据第二RLC PDU得到第二RLC SDU,并发送RLC SDU给第二PDCP,第二PDCP就得到PDCP P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4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