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蒸汽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2480.9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4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叶亮;刘青松;芮旻;路广遥;李诚;袁杰;周建明;周国丰;赵月扬;杨珏;刘强;邵杰;宋磊;周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D1/00 | 分类号: | G21D1/00 |
代理公司: | 44314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俭良;王少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803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蒸汽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蒸汽发生器,包括容器主体、管板、换热管、给水管道和腔室隔板;容器主体内设有中心通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给水管道设置在中心通道内,换热管设置在第一腔室内;腔室隔板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将第二腔室分成相隔绝的上腔和下腔;管板上设有给水联箱和蒸汽联箱;容器主体的侧面上设有接管嘴;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与上腔、第一腔室、下腔及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一次侧介质通道;给水联箱与给水管道、换热管内部通道及蒸汽联箱依次连通,形成二次侧介质通道。本发明利于紧凑布置;另外,采用螺旋盘管作为换热管,强化传热,有效解决传热管的热应力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的易于检修和更换的直流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均为倒U型管式蒸汽发生器,其主要包括汽水分离器及干燥器。并且,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等主设备皆用主管道连接,整体体积较大,整体布置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如海上等空间受限的布置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紧凑布置的直流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流蒸汽发生器,包括顶部开放的容器主体、可拆卸盖合在所述容器主体顶部上的管板、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换热管、给水管道和腔室隔板;
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中心通道、沿径向依次分布在所述中心通道外围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给水管道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腔室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将所述第二腔室分成相隔绝的上腔和下腔;所述管板上设有给水联箱和蒸汽联箱;
所述容器主体的侧面上设有接管嘴;所述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与所述上腔、第一腔室、下腔以及所述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供一次侧介质通过的一次侧介质通道;
所述给水联箱与所述给水管道、换热管内部通道以及所述蒸汽联箱依次连通,形成供二次侧介质通过并与一次侧介质进行热交换的二次侧介质通道。
优选地,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内外套设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的顶部连接所述管板;
所述内套筒的内部形成所述中心通道,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所述第二腔室形成在所述外套筒和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上腔的上通口。
优选地,所述管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给水联箱和中心通道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蒸汽联箱的第二通孔;
所述的上端配合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蒸汽联箱相连通;
所述给水管道上端配合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给水联箱相连通,所述给水管道下端与所述的下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容器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中心通道相连通的底部腔室,所述底部腔室和下腔之间设有支撑键;底部腔室所述外套筒支撑在所述支撑键上。
优选地,所述给水管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底部腔室内,并向上弯曲以连接所述螺旋盘管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配合在所述给水管道和内套筒之间的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给水管道设有多根,分成两组;
所述给水联箱包括两个给水腔室,分别与两组所述给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给水联箱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给水腔室的给水口。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盘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2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