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式声波换能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9538.4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0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代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江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换能器 导体 振动膜 磁场 驱动 薄膜式 磁组件 换能器 刚性支架 回路导体 柔性薄膜 电磁铁 空间利用率 低频特性 腔体封闭 首尾连接 永久磁铁 有效地 子导体 磁铁 短路 减小 腔体 嵌入 封闭 | ||
本发明涉及换能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式声波换能器。该薄膜式声波换能器包括磁组件和振动膜总成;磁组件由永久磁铁或电磁铁组成,用于产生磁场;振动膜总成包括驱动导体、柔性薄膜、回路导体和刚性支架;驱动导体嵌入在柔性薄膜中组成振动膜;回路导体固定在刚性支架上;各驱动子导体和回路子导线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线圈,驱动导体布置在磁组件产生的磁场中。该声波换能器还包括腔体封闭组件,与振动膜一起封闭出一个腔体,可克服换能器在低频时的声短路,具有良好的低频特性。通过在单一磁场中布置多条驱动导体,有效地提高了磁场的空间利用率,利用较小的磁铁和较小的空间,即可获得足够的功率,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小了换能器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能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式声波换能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量使用的音圈/振动膜结构的电动式声波换能器,由于音圈和振动膜分离,导致从音圈上获得的电磁力不能均匀、高效和及时地传递到振动膜上以驱动声介质运动,具体表现到产品的特性上,就是这类产品的频率特性不平坦,尤其是高频特性很难做好。
现有的薄膜式电动声波换能器,例如铝带式、屏风式声波换能器,音圈和振动膜合一,彻底解决了所获得电磁力的传递问题。但现有的实施方案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单匝结构,驱动振动膜的通电导体的长度短,对磁场的利用率低、阻抗匹配困难。包括一种屏风式换能器,虽然采用了多条导线,但多条导线分布在不同的磁场中,采用两个方向的磁场从在两个方向通电的驱动导体上获得一个方向的驱动力,虽然减小了回路导体的利用,但该方案中的振动膜上的磁场分布不连续,甚至存在零点,无法布置足够密度的驱动导体,在一个单一磁场中还是单匝驱动。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现有的电动薄膜式声波换能器的应用,局限在一些细分领域,例如铝带式高音扬声器和昂贵的屏风式平面扬声器,未得到普遍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场利用率高、换能效率高的薄膜式声波换能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膜式声波换能器,包括磁组件和振动膜总成;所述磁组件由永久磁铁或电磁铁组成,用于产生磁场;所述振动膜总成包括驱动导体、柔性薄膜、回路导体和刚性支架;所述驱动导体由多条驱动子导体组成,所述驱动子导体由细导线或长条状导电薄膜构成,各所述驱动子导体相互平行地嵌入在所述柔性薄膜中;所述驱动导体和所述柔性薄膜组成振动膜;所述回路导体由多条回路子导线构成,各所述回路子导线固定在所述刚性支架上;通过所述回路子导线将各所述驱动子导体的尾端和下一条所述驱动子导体的首端连接在一起;依次首尾连接的各所述驱动子导体和所述回路子导线一起组成线圈;依次连接的各所述驱动子导体中,第一条驱动子导体的首端和最后一条驱动子导体的尾端构成所述线圈的电气端口;通过所述电气端口对所述线圈通电,各所述相互平行地嵌在所述柔性薄膜中的驱动子导体在同一时刻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所述驱动导体布置在所述磁组件产生的磁场中;将所述声波换能器做声波发生器使用时,通过向所述电气端口通电,电流流过所述驱动导体,使通电的处于磁场中的所述驱动导体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运动并带动所述柔性薄膜运动,进一步推动声介质运动;将所述声波换能器作为声波接收器使用时,所述柔性薄膜在声介质的推动下运动,带动所述驱动导体运动并切割所述磁场的磁力线产生感生电动势,所述感生电动势通过所述电气端口输出。
进一步的,各所述驱动子导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磁组件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垂直;各所述驱动子导体沿着所述磁组件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薄膜由厚度小于50微米的材料构成,所述驱动子导体由截面积小于0.1平方毫米的细导线或导电薄膜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回路导体单位长度的电阻率小于所述驱动导体单位长度电阻率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回路导体布置在所述驱动导体和柔性薄膜设计运动范围之外尽量靠近所述驱动导体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江,未经柳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5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