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冲击和超声振动挤压协同强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9505.X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4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姜银方;李鑫;姜文帆;刘委;李旭;戚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冲击 超声 振动 挤压 协同 强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激光冲击和超声振动挤压协同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组件、振动组件、液压组件和连接组件;
所述激光组件包括吸收层(2)、约束层(3)、激光束(4)和激光器(14);所述吸收层(2)置于金属板料(5)上表面,约束层(3)置于吸收层(2)上方,激光器(14)位于金属板料(5)上方发出的激光束(4)对金属板料(5)上表面的孔(7)进行激光冲击强化;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芯棒(1)、换能器(13)和超声波发生器(18);所述芯棒(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101)、导向段(102)、配合段(103)、前锥段(104)、工作环(105)和后锥段(106);超声波发生器(18)与换能器(13)电连接;
所述液压组件包括缸筒(16)、活塞杆(20)、活塞(21)、缸体(23)和液压泵站(26);活塞杆(20)安装在缸筒(16)内部,活塞杆(20)的一端和活塞(21)连接,所述活塞杆(20)的另一端与换能器后盖板(31)通过连接套筒(15)相连接,并安装在支架体(19)内,所述缸体(23)通过油管和液压泵站(26)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夹具(8)、工作台(9)、前端盖(10)、套筒(11)、换能器导向套筒(12)、连接套筒(15)、支架体(19)和后端盖(25);所述夹具(8)安装在工作台(9)上,前端盖(10)与套筒(11)的一端连接,套筒(11)的另一端与换能器导向套筒(12)的一端螺纹连接,且换能器导向套筒(12)安装在工作台(9)上,支架体(19)的一端与换能器导向套筒(12)的另一端连接,支架体(19)的另一端与缸体(23)的下端连接,后端盖(25)安装在缸体(23)的上端;所述芯棒(1)的连接段(101)与换能器(13)连接,并安装在换能器导向套筒(12)内,换能器导向套筒(12)安装在工作台(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冲击和超声振动挤压协同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1)的前锥段(104)和后锥段(106)轴向长度不超15mm,前锥段(104)和后锥段(106)的表面粗糙度Ra≤0.2μm,前锥角和后锥角为2.5~4°;所述工作环(105)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冲击和超声振动挤压协同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13)包括换能器前盖板(27)、预紧力螺钉(28)、压电陶瓷(29)、电极片(30)、换能器后盖板(31)、绝缘管(32)和绝缘片(33);
所述芯棒(1)的连接段(101)与换能器前盖板(27)螺纹连接,换能器前盖板(27)上方依次安装绝缘片(33)、电极片(30)、压电陶瓷(29),每对压电陶瓷(29)间都安装有电极片(30),最上方的压电陶瓷(29)依次与电极片(30)、绝缘片(33)、换能器后盖板(31)相连,换能器(13)各个部分之间由预紧力螺钉(28)相连接,预紧力螺钉(28)外表面套有绝缘管(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5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线大拉退火装置
- 下一篇:盘类零件用智能淬火机床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