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及对终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9190.9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4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镇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H04B1/401;H04B7/0404;H04B17/318;H01Q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天线 工作 状态 进行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及对终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前端和主集天线;主集天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接地,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设定条件时,获取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其中,第一参数值为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第二参数值为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得出所述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的较小值,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状态,使所述主集天线切换至所述较小值对应的连接状态;如此,可以通过自适应切换天线工作状态,保证终端天线信号接收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天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及对终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对无线性能的衡量标准从原来的仅自由空间性能的总辐射功率(Total Radiated Power,以下简称TRP)、总全向灵敏度(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以下简称TIS),转变为对人手模型(PhantomHead and Hand)的要求;左右手模的无线性能要求将成为市场上大多数运营商的主流要求,这里,左右手模的无线性能要求是指:在左手握持终端和右手握持终端两种情况下,使终端天线接收信号的性能能够达到均衡;然而,在传统的终端天线方案中,难以满足左右手模的无线性能要求,例如,在左手握持终端和右手握持终端两种情况下,终端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相差有3dB左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及对终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方法,可以通过自适应切换天线工作状态,保持终端天线信号接收性能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终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前端和与所述射频前端连接的主集天线;其中,所述主集天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接地,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且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开关断开且第二开关闭合时,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设定条件时,获取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其中,第一参数值为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第二参数值为所述主集天线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为射频前端与主集天线之间的接口,所述功率参数为反射功率,或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的比值;
得出所述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的较小值,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状态,使所述主集天线切换至所述较小值对应的连接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位于所述主集天线的馈点两侧。
可选的,所述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或者,
所述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幅度超过第二设定阈值。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功率检测设备,所述功率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设定条件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状态,使所述主集天线分别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在使所述主集天线处于每种连接状态时,向所述功率检测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功率检测设备,在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时,对所述射频前端的第一端口的功率参数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与射频前端连接的分集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