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7726.3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薛钧哲;吴建勋;陈纬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镜头 装置 电子 | ||
本发明揭露一种取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取像系统镜头组包含五片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降低取像系统镜头组的总长度及体积,使其适合应用于电子装置上。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取像系统镜头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上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取像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广视角取像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块装置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系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且为了具备更广泛的使用经验,搭载一颗、两颗、甚至三颗镜头以上的智能装置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为因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系发展出不同特性的透镜系统。
加上近年来电子产品诉求轻薄化,传统的摄影模块难以同时满足高规格与微型化的需求,特别是大光圈或具有较广视角的微型镜头等。详细来说,现有技术中,为配置广视角特色的镜头,容易导致其总长度变长,无法达到小型化的需求。因此,同时兼具广视角且小型化特色的摄影模块始能满足未来市场的规格与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取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配置来提供广视角的特色,并调整将透镜间的间距至适当的配置,可降低其总长度及体积,使取像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更适合应用于电子装置上。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头组,包含五片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中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T45/(T23+T34)<5.0;
0<T12/T45<1.80;
0<(R9+R10)/(R9-R10);以及
|V3|+|V5|<65。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系统镜头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头组的成像面。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头组,包含五片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中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1.66<T45/(T23+T3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