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布料输送用自动调节压紧辊体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7232.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2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料 输送 自动 调节 压紧 辊体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布料输送用自动调节压紧辊体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布料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输送,输送时,一般需要进行压制,保证布料的均匀性,现有的压制装置中的压紧辊一般为上下辊体设置,其中上部辊体实现调节张紧度,下部辊体为固定式,其调节时,只能通过上部辊体调节,其调节幅度相对较小,而且上部辊体调节一般是通过人工调节,调节效果不理想;
同时,压制机构一般处于生产线的中部,当不需要使用时,不希望布料与其中的辊体接触时,由于上辊体和下辊体和中间的最大间距还是相对较小,只能将压制机构移除才能保证布料不会接触,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料输送用自动调节压紧辊体架,它的上压辊下压时可以调节与传动辊之间的间距,防止过渡压靠,而且其传动辊可以同时进行上下升降,使得传动辊与上压辊之间的间距调节到最大时,布料不会与传动辊和上压辊相接触,同时,上压辊的橡胶皮套的外侧壁直径为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这样可以保证上压辊下压时,保证中部的压力。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布料输送用自动调节压紧辊体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板中部两侧具有滑动通槽,支撑座插套在滑动通槽中,传动辊处于两个支撑座之间,传动辊的两端铰接在对应的支撑座上,机架的下部的两侧机架板的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提升支撑板,提升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提升气缸,提升气缸的推杆穿过提升支撑板并固定在支撑座的底面上;
所述机架的顶板的两侧顶面固定有竖直侧板,竖直侧板的顶端固定在上支撑板的底面上,竖直侧板的上部具有竖直导向通槽,竖直侧板的外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均固定有调节连接块,竖直螺杆的两端铰接在两个调节连接块上,其中一个调节连接块的顶面固定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的输出轴为花键轴,花键轴插套在竖直螺杆的顶端具有的花键孔中,侧移动块螺接在竖直螺杆中,侧移动块的一端成型有移动部,移动部插套在竖直导向通槽中,移动部上固定有连接块,上压辊的两端铰接在两个连接块上,上压辊处于两个传动辊之间的正上方。
所述上支撑板的中部具有中部通槽,中部通槽处于上压辊的正上方。
所述竖直侧板的内侧壁的中部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的中部具有导向通孔,支撑座的顶面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套在导向通孔中。
所述侧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自润滑层,自润滑层压靠在竖直侧板的外侧壁上。
所述导向通孔中插套有导向套,导向套的外侧壁固定在导向通孔的内侧壁上,导向杆插套在导向套中。
所述传动辊和上压辊的中部均套有橡胶皮套,橡胶皮套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对应的传动辊或上压辊的外侧壁上,其中上压辊的橡胶皮套的外侧壁直径为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
两个提升支撑板的相对壁面的下部固定有防护板。
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主辅助耐磨块,主辅助耐磨块压靠在滑动通槽的内侧壁上。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上压辊下压时可以调节与传动辊之间的间距,防止过渡压靠,而且其传动辊可以同时进行上下升降,使得传动辊与上压辊之间的间距调节到最大时,布料不会与传动辊和上压辊相接触,同时,上压辊的橡胶皮套的外侧壁直径为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这样可以保证上压辊下压时,保证中部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所示,一种布料输送用自动调节压紧辊体架,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的顶板中部两侧具有滑动通槽111,支撑座12插套在滑动通槽111中,传动辊13处于两个支撑座12之间,传动辊13的两端铰接在对应的支撑座12上,机架10的下部的两侧机架板101的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提升支撑板102,提升支撑板102的底面固定有提升气缸103,提升气缸103的推杆穿过提升支撑板102并固定在支撑座12的底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