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4031.X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9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明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26;C02F1/5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净化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产生的烟气如果直接排出,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不符合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净化效果好的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它包括有安装在烟气源上方的吸气罩,吸气罩上设有吸气主管,吸气主管与水雾降尘塔下部连接,水雾降尘塔顶部设有一次净化管,一次净化管与净化塔下部相连接,净化塔顶部设有二次净化管,二次净化管与热风室下部相连接,热风室顶部设有净化出口管;水雾降尘塔内腔上部设有环形的喷水管,喷水管一侧设有供水管,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喷水管底部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水雾降尘塔底部设有集水箱,集水箱底部一侧设有排污管,集水箱上部另一侧设有溢水口,溢水口外侧设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水泵与供水管连接;净化塔内腔下部设有沉降水,一次净化管出口位于沉降水内,沉降水上方设有金属网,金属网上方铺设有细砂层,细砂层上方设有下活性炭层,活性炭层顶部设有滤布层,滤布层顶部设有上活性炭层,上活性炭层上方的净化塔上连接有二次净化管。
所述的吸气罩入口处设有网罩,网罩采用金属网制成。
所述的二次净化管、一次净化管、吸气主管均采用波纹管制成,并通过相应的风机抽风。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热风室采用电热管供管或风机供热,烟气首先通过吸气罩吸入吸气主管进入水雾降尘塔进行一次处理,通过雾化喷嘴喷出的水雾将烟气内的大颗粒灰尘杂质去除,去除后的污水进入集水箱沉降,沉降后较清洁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循环水箱,沉降的污水通过外购设备进行处理,循环水箱内的水再通过雾化喷嘴循环使用,通过一次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净化塔进行二次处理,通过细砂、活性炭、滤布进行焦油及小颗粒灰尘的处理,滤布为无纺布或其它绒布均可,二次处理的空气通过热风室去除空气内的湿度,去除湿度的空气为净化空气,通过净化出口管排出;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紧凑、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有安装在烟气源上方的吸气罩1,吸气罩1入口处设有网罩9,网罩9采用金属网制成,吸气罩1上设有吸气主管2,吸气主管2与水雾降尘塔3下部连接,水雾降尘塔3顶部设有一次净化管4,一次净化管4与净化塔5下部相连接,净化塔5顶部设有二次净化管6,二次净化管6与热风室7下部相连接,热风室7顶部设有净化出口管8;水雾降尘塔3内腔上部设有环形的喷水管10,喷水管10一侧设有供水管11,供水管11与外部水源连接,喷水管10底部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12,水雾降尘塔3底部设有集水箱13,集水箱13底部一侧设有排污管,集水箱13上部另一侧设有溢水口14,溢水口14外侧设有循环水箱15,循环水箱15通过水泵与供水管11连接;净化塔5内腔下部设有沉降水,一次净化管4出口位于沉降水内,沉降水上方设有金属网,金属网上方铺设有细砂层,细砂层上方设有下活性炭层,活性炭层顶部设有滤布层,滤布层顶部设有上活性炭层,上活性炭层上方的净化塔5上连接有二次净化管6,所述的二次净化管6、一次净化管4、吸气主管2均采用波纹管制成,并通过相应的风机抽风。本实施例的热风室采用电热管供管或风机供热,烟气首先通过吸气罩吸入吸气主管进入水雾降尘塔进行一次处理,通过雾化喷嘴喷出的水雾将烟气内的大颗粒灰尘杂质去除,去除后的污水进入集水箱沉降,沉降后较清洁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循环水箱,沉降的污水通过外购设备进行处理,循环水箱内的水再通过雾化喷嘴循环使用,通过一次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净化塔进行二次处理,通过细砂、活性炭、滤布进行焦油及小颗粒灰尘的处理,滤布为无纺布或其它绒布均可,二次处理的空气通过热风室去除空气内的湿度,去除湿度的空气为净化空气,通过净化出口管排出;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紧凑、净化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明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明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镍氢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锂电池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