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皱眼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3594.7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聚吉科绿色化学共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19;A61Q19/0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皱眼霜。
背景技术
从30岁左右开始,人的新陈代谢开始减慢,皮脂腺和汗腺功能慢慢衰退,局部区域开始沉陷,特别是脆弱的眼部,胶原蛋白开始逐步流失,于是眼部的皱纹开始产生,加上肌肤吸收养分和锁住水分的功能衰退,皱纹会日趋明显。眼部细纹是指眼部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
中国专利申请CN 106176426 A公开了一种抗皱眼霜,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油20-25份,液体石蜡6-9份、人参提取物5-8份、灵芝提取物4-7份,麦冬提取物1-2份,卡波姆0.01-0.05份,芦荟汁10-13份,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质1-2份,丙二醇2-4份,醇磷酸酯0.5-1份,去离子水8-12份。该发明专利所述的抗皱眼霜太过粘腻,使用感受不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眼霜大多良莠不齐,有些眼霜吸收情况不明朗,有些功能效果不明显,有些甚至会引起脂肪粒、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我司研发一种新型眼霜,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皱眼霜,选用水溶性富勒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活化皮肤细胞、预防衰老,配合以富硒黑木耳硒多糖和荷叶多糖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抗皱眼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
植物油:2-9%;
保湿剂:13-32%;
水溶性富勒烯:1-5%;
富硒黑木耳硒多糖:0.1-5%;
荷叶多糖:0.1-5%;
乳化剂:0.5-3%;
增稠剂:0.1-3%;
调理剂:0.1-0.5%;
所述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的制备过程为取富硒黑木耳干粉5-25g,粉碎至50-200目,用去离子水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0-160),超声功率300-600W,60-90℃下超声提取10-80min,抽滤后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醇沉2-3次,Sevag法脱蛋白,丙酮、乙醚洗涤3-4次,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富硒黑木耳硒多糖;
所述荷叶多糖的制备过程为称取荷叶粉干燥药材5-15kg,粉碎至100-200目,加去离子水,固液比为1:(10-50),加热至60-90℃,浸泡30-100min,超声功率200-400W,抽滤2-3次,浓缩后醇沉3-4次,Sevag法脱蛋白,丙酮、乙醚洗涤3-4次,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得荷叶多糖。
优选的,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抗皱眼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
植物油:4-7%;
保湿剂:20-25%;
水溶性富勒烯:2-3%;
富硒黑木耳硒多糖:1-4%;
荷叶多糖:2-3%;
乳化剂:1-2.5%;
增稠剂:1-2%;
调理剂:0.2-0.4%;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植物油为荷荷巴油、葡萄籽油、甜杏仁油、米糠油、山茶花油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透明质酸钠、氨基酸保湿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鲸蜡硬脂醇/鲸蜡硬脂基葡糖苷和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按比例为(0.2-1.8):(0.2-1.2)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增稠剂为卡波姆、黄原胶、瓜尔胶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为尿囊素。
黑木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山珍食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粗纤维及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等物质。多糖是黑木耳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生理活动,缺硒会引发多种疾病。食用菌具有很强的富硒能力,其中硒多糖作为一种有机硒化合物,是硒在食用菌中的主要赋存形式之一,兼具硒和多糖的双重生物活性,且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与普通多糖相比,硒多糖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聚吉科绿色化学共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聚吉科绿色化学共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35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