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气混合雾化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1897.5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梁羽翔;欧阳晓平;祝文军;徐锐;朱勇雄;袁辉;张志强;卢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气 混合 雾化 组件 | ||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能够把水液雾化为水雾的雾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气混合雾化组件,所述水气混合雾化组件依靠高速的气体冲击破碎水液从而形成水雾。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家居、医疗和工业等各种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对所述雾化装置的功能参数特别是出雾量、喷射角、喷射行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在煤矿开采领域,由于大部分矿层均远离地表,因此无法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必须使用地下开采的方式。地下开采煤矿时需要挖采人员深入地里在地表下形成挖掘煤矿的煤井,所述煤井的通风效果一般比较差,挖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集聚在所述煤井内无法有效扩散,若气体中的粉尘集聚到一定浓度,有可能因为火星而引起爆炸,而且吸入过多的粉尘也会导致挖采人员患上慢性肺部疾病,如尘肺病,导致预期寿命减少。为了优化煤井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对人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危害,目前在地下煤井内往往使用喷雾降尘技术减少空气中粉尘的浓度,这样需要使用大量的雾化装置。
在中国发明专利201510235978.0中就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于煤井中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是一种高低压内外混合式空气雾化喷嘴,包括有由横导管和竖导管组成的大致呈T型的喷嘴座1、喷射口14和罩盖所述喷射口14的高压罩18。在所述横导管上设置有进水通道3和雾化腔6,所述进水通道3的进水孔2设置在所述横导管的尾端,而出水端连通所述雾化腔6,在所述竖导管的上段设置有低压腔15,所述低压腔15的低压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竖导管的上端,而低压出气口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低压通孔12连通所述雾化腔6,另一支路连通所述喷嘴芯14的低压喷嘴通道17,而在所述竖导管的下段设置有高压腔,所述高压腔的高压进气口21设置在所述竖导管的下端,而高压出气口连通所述高压罩18的高压喷嘴通道20。这样,水流通过进水孔2进入所述进水通道3经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3内的旋芯后形成高速旋转的水流,然后通过变径结构进入雾化腔6与低压通孔12喷出的气体相遇被冲击破碎形成汽水混合物,完成第一次雾化;进入所述喷嘴芯14的汽水混合物与低压喷嘴通道17喷出的气体一同喷出,在出口处遇空气完成第二次雾化;高压喷嘴通道20对喷出的水雾进行高压冲击破碎雾化,完成第三次雾化。
发明内容
上述中国发明专利201510235978.0的雾化喷嘴对水液进行上述三次雾化后最终形成平均粒径小于20μm、雾化角达到在115°~135°之间、有效射程达7m~10m的超细水雾。就雾化颗粒的大小、均匀度、以及单个所述雾化喷嘴的喷射范围来讲都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在煤井或人造燕巢屋等具有宽阔室内空间的场所,单个雾化喷嘴并不能有效地调整室内空间的湿度,所以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个雾化喷嘴。显然在应用专利201510235978.0中的雾化喷嘴时,需要为每个所述雾化喷嘴布局专用的送水管和送气管,众多的送水管和送气管导致室内管道的布局非常繁乱,不仅不便于施工安装,也不便于日后的维护。而这个问题却往往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忽略。
出于优化雾化装置的使用性能方面考虑,本发明人不能忽视送水管、送气管与所述雾化装置的连接问题,如何保证所述雾化装置具有理想的雾化颗粒、喷射行程、以及单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喷射范围等雾化性能的情况下,为所述雾化装置与送水管、送气管提出便捷的连接方式,是本发明人致力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气混合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沿X轴方向分别布置的水管路和气管路,所述水管路与所述气管路上下排列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水管路具有前后布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能够连接水管的水管连接装置,所述气管路具有前后布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在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有能够连接气管的气管连接装置;在所述水管路与所述气管路之间设置有沿Y轴方向布置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连接水管道和连接气管道,所述水管路连通所述连接水管道,所述气管路连通所述连接气管道;在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布置的混合管路,在所述混合管路的末端设置有喷咀,所述喷咀具有呈鸭嘴状的喷咀出口;所述混合管路包括位于其中心轴向上的水通道、设置在所述水通道的周围的气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喷咀后的混合容腔;所述水通道连通所述连接水管道,所述气通道连通所述连接气管道,从X轴方向看所述气通道与Z轴之间具有夹角,从Y轴方向看所述气通道与Z轴之间也具有夹角;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气通道在所述混合容腔汇合,所述喷咀的内侧壁形成所述混合容腔的部分壁体,所述喷咀的内侧壁呈弧形布置并平滑衔接所述喷咀出口进而让所述混合容腔连通到所述喷咀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由摆动式胶棉拖
- 下一篇:临床中医诊断记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