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1300.7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蒋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上安装有生物膜填料部件和连接于生物膜填料部件底部的气泡切割部件,气泡切割部件远离生物膜填料部件的一端连接有空气支管,生物膜填料部件的底部还连接有可向生物膜填料部件冲水的反冲洗支管。本发明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在生物膜填料部件的底部安装气泡切割部件,并且生物膜填料部件的底部安装反冲洗支管,实现下部进水、上部出水的方式,对冲污泥下沉,使得厌氧、缺氧、好氧各段在一个构筑物中,同时,生物膜与曝气设备相连,进行硝化反应,反应器其他部位不主动曝气,依靠微生物对水中剩余溶解氧的消耗形成缺氧/厌氧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和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常用工艺,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有A2O、生物接触氧化、UASB、BAF等,在污水生物处理的过程中,由于脱氮除磷的需要,常常需要厌氧、好氧交替环境。如A2O工艺,其池体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三段,创造环境分别培养生物脱氮三个阶段需要的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聚磷菌群,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优势,大多应用于氮磷含量较高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中,厌氧、好氧、缺氧各段分别设置在池体固定部位,各段之间不交叉,依靠大规模回流传递介质,效率低,能耗大,占地面积大;而且,厌氧、缺氧、好氧各段容积和尺寸依据规范设计,在构筑物建好后各段容积比就固定了,无法根据现场运营过程中水质水量变化临时调节;同时,好氧生物反应器中氧气传递途径为“曝气泡破裂→水体溶解氧增加→生物膜获取氧气→污染物降解”,传递链条长,氧气转移效率低,能耗高,其中“曝气泡破裂→水体溶解氧增加”的过程氧气转移效率更低;再者,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反应器菌群中,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远长于反硝化细菌和异养降解菌,现有工艺依靠增加好氧池容积保证硝化反应效果导致反应器占地面积大,传质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该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曝气设备与生物膜一体化,缩短了氧气转移链,提高氧气转移效率,节省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器主体,所述反应器主体上安装有生物膜填料部件和连接于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底部的气泡切割部件,所述气泡切割部件远离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的一端连接有空气支管,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的底部还连接有可向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冲水的反冲洗支管。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的底部还连接有可在所述反应器主体的顶部、底部和所述生物膜填料部件之间回流的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与所述反冲洗支管连通后集成为反冲洗/回流支管。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主体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反冲洗/回流支管连通的反冲洗/回流干管,以及与所述空气支管连通的空气干管。
优选的,所述空气支管垂直于所述空气干管,所述反冲洗/回流支管垂直于所述反冲洗/回流干管,每个所述空气支管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气泡切割部件,并且,所述气泡切割部件均匀分布于所述空气干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回流干管上安装有反冲洗/回流干管阀门,所述反冲洗/回流支管上设有用于单独控制所述回流支管的支管回流阀门和用于单独控制所述反冲洗支管的支管反冲洗阀门,所述空气干管上安装有空气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主体上还安装有与所述空气干管连接的鼓风机。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主体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反冲洗/回流干管连接的反冲洗/回流泵。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主体上的一端安装有进水管,另一端安装有出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