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8811.8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康钟荣;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陈靖,李洁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块化 服务 开放 平台 第三 应用 接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开放平台由于其自身的功能特点,需要提供接入第三方应用的技术标准。而接入标准通常跟开放平台本身的架构设计息息相关,平台架构设计将决定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方法。开放平台根据自身规划的需要发布众多服务,而相应的第三方开发者在确定将应用接入开放平台时,根据应用的特点与需求选择平台提供的若干服务,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入)的方式接入平台服务,并上传相应的技术文档与规范等。现有开放平台的架构设计中,提供给第三方应用的服务通常被压缩在一个单体式的应用中,虽然能满足开发者对于第三方应用的接入,但不利于开放平台本身维护、迭代升级等工作的开展,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开放平台以多个独立的模块化应用服务替代传统的单体式应用服务,开发者将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后,根据应用自身需求申请相应的模块化应用服务,在获得授权后可使用相应的模块化应用服务。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构建开放平台的主体应用服务;
步骤S102,根据开放平台的业务需求,梳理第三方应用所需的功能服务,并以模块化的原则构建若干个模块化应用服务,并根据模块化应用服务的特性,构建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规范;
步骤S103,根据需求构建第三方应用的主体功能,所述主体功能包括根据第三方应用业务规划需求的实现,并预留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通道和接口;
步骤S104,根据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规范,在第三方应用中接入开放平台的模块化应用服务,并获取开放平台的模块化应用服务,实现与开放平台的交互和通信;
步骤S105,第三方应用上线后,根据第三方应用的需求向开放平台发起模块化应用服务使用申请,开放平台审查第三方应用的接入资质,对第三方应用所申请的模块化应用服务进行授权,第三方应用对用户开放。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步骤S106,开放平台的主体应用服务和开放平台的模块化应用服务升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模块化应用服务包括用户模块化服务、应用模块化服务、支付模块服务、积分模块服务或备选模块化服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规范包括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入规范、开发者应用自助管理说明文档、第三方应用配置或第三方应用发布规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开放平台包括平台后端主应用服务模块、
WebApp或运营管理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将开放平台的后端服务模块化,细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应用服务,使得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更为简化,开放平台服务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模块化应用服务接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中涉及的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模块化服务的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接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构建开放平台的主体应用服务;开放平台包括平台后端主应用服务模块、WebApp301或运营管理平台303;
步骤S102,根据开放平台的业务需求,梳理第三方应用所需的功能服务,并以模块化的原则构建若干个模块化应用服务,并根据模块化应用服务的特性,构建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规范,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规范包括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入规范、开发者应用自助管理说明文档、第三方应用配置或第三方应用发布规范;
步骤S103,根据需求构建第三方应用的主体功能,所述主体功能包括根据第三方应用业务规划需求的实现,并预留第三方应用接入开放平台的通道和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8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蒸煮锅及含其的蒸煮系统
- 下一篇:双卡双待终端的免密码认证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