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离子净化组合液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95721.3 申请日: 2017-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8795598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吴瑛 申请(专利权)人: 吴瑛
主分类号: C11D1/86 分类号: C11D1/86;C11D3/08;C11D3/12;C11D3/33;C11D3/37;C11D3/382;C11D3/48;C11D3/60;B01D53/78;B01D53/72;B01D53/58;B01D53/44
代理公司: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陈龙
地址: 310016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负离子净化 组合液 清洗剂 负离子杀菌 负离子 祛味剂 清洁剂 车内空气环境 空气负离子 空调故障 汽车空调 使用寿命 有效减少 溶液状 搅匀 去除 甲醛 空调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清洁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负离子净化组合液。本负离子净化组合液,包括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所述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均为溶液状,三者混合搅匀后得负离子净化组合液。本负离子净化组合液具有能去除甲醛、氨、TVOC等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改善车内空气环境的优点,并且在使用后可有效减少空调故障,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清洁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负离子净化组合液。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代步工具,而汽车空调作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度的一种重要部件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并频繁使用。

在汽车空调运行过程中,空气中80%的微小粉尘和细菌穿过过滤网进入空调内部,与冷凝水粘合后堵塞在蒸发箱散热片上,影响空调的制冷与散热。由于蒸发箱和管道中的潮湿环境及表面的灰尘为霉菌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产生腐烂味和霉味等异味,这些异味会随着空调的打开,污染整个车厢。而且人体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造成抵抗力下降,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引发过敏性皮肤病和哮喘等“汽车空调病”。

一般情况下,汽车行驶5000公里后,就要对空调进行检查和清理,行驶了1万公里,就要对管道和冷凝器进行清洗,更换汽车空调滤清器。此外,如汽车经常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中行驶,清洗工作就要频繁一些。定期清洗空调,有助于减少空调故障,并能够及时洗掉灰尘、防止滋生细菌、去除异味、保持车内通风顺畅,避免感染呼吸道、皮肤等传染病,有利于保持健康舒适的驾乘环境。

负离子对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态的重大影响,已为国内外医学界专家通过临床实践所验证。在森林、海滨、瀑布、郊外等污染少的地方,含有大量的负离子空气,其浓度为污染严重都市的几百倍,在这里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轻松愉快、心旷神怡,这就是众多负离子空气产生的作用。因此负离子空气被人们称之为“长寿素”或“空气维生素”。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医学研究表明维持人们健康的负离子数为:1000-2000个/cm3,而类似都市住宅、汽车等封闭区的负离子数仅为:40-50个/cm3,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诱发身体生理障碍如神经衰弱、易疲倦、抵抗力下降等。

为了改善汽车内这种不健康的环境,人们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进行了探索。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负离子保健汽车空调滤网[申请号:201410224665.0],该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能释放负离子的汽车空调滤网件,用以释放负离子,提高车内负离子浓度。

上述方案虽然具有提高车内负离子浓度、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作用,但其使用时需要对汽车空调进行拆卸,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并且其不具备对汽车空调进行清洁,延长空调使用寿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负离子净化组合液。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净化组合液,包括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所述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均为溶液状,三者混合搅匀后得负离子净化组合液。

在上述的负离子净化组合液中,所述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的质量比为1-2:1-2:1-2。

在上述的负离子净化组合液中,所述清洗剂、负离子杀菌剂和负离子祛味剂的质量比为1: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瑛,未经吴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5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