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蟑螂诱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3577.X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文涛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370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蟑螂 诱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蟑螂捕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蟑螂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其有“打不死的小强”的称号。蟑螂多见于食堂、杂物间等地域中,其传播疾病,啃噬物件,人们对其深恶痛绝,现有技术中的诱灭蟑螂器大都采用毒饵诱杀或饵料加电击的方法进行诱杀。毒饵诱杀会在空气中产生有害气体,长期吸入会对人们身体造成慢性伤害,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蟑螂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害虫,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人类的健康存在较大危害,它携带病菌很多,已成为多种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根源。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用于消灭蟑螂的喷剂或药物,如果使用喷剂,往往需要在蟑螂出现时,对准蟑螂喷射才能达到灭杀效果,而对于其他药物,也需要蟑螂吞食之后才能达到灭杀效果,无论是喷剂或其他药物不但存在对环境的影响,且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由于蟑螂的生存能力强,不管是喷剂或是其他药物都无法即刻杀死蟑螂,反而在药力的作用下蟑螂往往四处乱窜,甚至爬得无影无踪,而且长期使用药物灭蟑螂,使得蟑螂对药物会产生免疫能力,降低药效甚至失效,给人们造成很多的困扰;鉴于此,申请人经过反复的研究,开发出一种智能蟑螂诱捕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蟑螂诱捕装置。该智能蟑螂诱捕装置全程智能化捕杀蟑螂,效率高且无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带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莲花开合机构,所述壳体与莲花开合机构相接处安装有铺满所述壳体上端口的电网,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安装一转轴,所述转轴分别连接所述电网和安装在所述壳体空腔底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电网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网的下方安装有引诱盒和收集盒;所述底座开设一内腔,所述内腔安装有控制器、电源模块和探测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莲花开合机构、电网、第一电机、电源模块和探测器,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莲花开合机构、电网、第一电机和探测器。
优选地,所述莲花开合机构包括多个铰接在所述壳体顶端边缘的莲花花瓣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空腔内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卷轴、多个卷扬筒及钢丝绳,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连接所述卷轴、电源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卷扬筒数量与所述莲花花瓣数量相同,且所述卷扬筒套在所述卷轴上,所述莲花花瓣围成的花瓣腔内安装有换向轮和张紧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缠绕在所述卷扬筒上,所述钢丝绳另一端分别绕过所述张紧轮及换向轮连接所述莲花花瓣。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上安装有用以控制所述莲花花瓣开合速度的变频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收集盒连接一安装在所述壳体壳壁上的轴体并通过所述轴体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内,所述轴体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的壳壁转动以使所述收集盒位于所述壳体外。
优选地,所述收集盒外壁上安装有一环形扣,所述壳体外壁上安装有一锁扣件,所述环形扣扣合所述锁扣件。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为红外线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块为蓄电池。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智能蟑螂诱捕装置,探测器探测是否有蟑螂靠近所述智能蟑螂诱捕装置,当有蟑螂受到引诱盒的气味引诱爬到电网上时,探测器立即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收到信号立即控制莲花开合机构关闭,以使智能蟑螂诱捕装置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同时,控制器控制电源模块向电网通电,趴在电网上的蟑螂则被电死。当探测器探测到蟑螂没动静之后,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则控制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电网转动,以使电网上的蟑螂尸体在电网转动的过程中掉入电网下方的收集盒。之后,控制器控制莲花开合机构开启,继续引诱捕杀蟑螂。该智能蟑螂诱捕装置全程智能化,不需要人工帮忙,十分方便。且能高效捕杀苍蝇,不使用任何有污染的药物,不制造任何污染,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蟑螂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蟑螂诱捕装置中的莲花花瓣张开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2-空腔,3-壳体,4-莲花开合机构,41-莲花花瓣,42-开合机构,43-第二电机,44-卷轴,45-卷扬筒,46-钢丝绳,47-换向轮,48-张紧轮,5-电网,8-引诱盒,9-收集盒,91-轴体,10-控制器,11-电源模块,12-探测器,13-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文涛,未经梁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激输出高压二极管替代电路
- 下一篇:非隔离式电动车电源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