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纱三套色小提花牛仔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0485.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洪;黄敏;朱晓英;郑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1/00 | 分类号: | D03D21/00;D03D15/00;D06P1/00;D06P1/30;D06P3/87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色 经纱 小提花 染色 牛仔面料 粘胶 纬纱 氨纶包覆纱 纺纱方式 经纱染色 原料选择 组织结构 坯布 色光 纹理 层次感 后整理 混纺纱 涤纶 手感 天丝 制备 面料 清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纱三套色小提花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纱选用赛罗纺的天丝/粘胶混纺纱,并进行三套色染色,所述的三套色染色是指经纱先后经过溴靛蓝、靛蓝和硫化黑染色的工艺,纬纱选用涤纶/粘胶氨纶包覆纱,组织选择五上一下小提花,最后坯布再经过后整理而成;本发明从原料选择、纺纱方式、经纱染色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筹和设计,制备的面料兼具稳定的色光、良好的光泽、清晰的纹理、鲜明的层次感和舒适的手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仔面料,尤其涉及一种经纱三套色小提花牛仔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牛仔布以其粗犷、洒脱、随意作为其特性标志,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牛仔布逐渐向舒适、休闲、精致的高档面料演变,从而出现了针织牛仔、提花牛仔、什色牛仔、套色牛仔等各种各样的牛仔面料。但是现有的经纱套色牛仔面料一般为二套色,存在纹路不清晰、层次感不强、光泽度不够、色光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纱三套色小提花牛仔面料,该面料兼具稳定的色光、良好的光泽、清晰的纹理、鲜明的层次感和舒适的手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从原料选择、纺纱方式、经纱染色方法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筹和设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纱三套色小提花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纱选用赛罗纺的天丝/粘胶混纺纱,并进行三套色染色,纬纱选用涤纶/粘胶氨纶包覆纱,组织选择五上一下小提花,最后坯布再经过后整理而成。
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的经纱选用16s的天丝/粘胶混纺纱,比例为60/40,天丝选用A100,尽量减少原纤化。天丝和粘胶纤维采用赛罗纺纱,可以弥补粘胶纤维湿强较低的不足,进一步增强纤维本身就具有的光泽感,提高牛仔面料质感、光泽、悬垂性和服用舒适性,同时天丝和粘胶纤维染色性能均良好,可以提高染色均匀性。
所述的纬纱采用21s的涤纶/粘胶氨纶(70D)包覆纱,比例为70/30,涤纶的加入可以弥补面料过于悬垂,保持牛仔潇洒自然的风格,同时增加面料的光泽,氨纶的使用提高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所述的三套色染色是指经纱先后经过溴靛蓝、靛蓝和硫化黑染色的工艺。相对二套色,三套色染色纱线的色光和均匀性极难控制。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经纱原料和配比,控制纺纱均匀性;二是选择合适的染色设备,在束状染色机上进行,可以提高染色经纱色泽稳定和均匀性,使洗水后层次感强;三是在染色前对经纱进行前处理,去除纺丝时加入的油剂和纺纱时混入的杂质,同时消除纱线内应力;四是对染色工艺如三个染化料的底液和补液的浓度、补液流量、染色温度、轧辊压力、车速等参数均进行了无数次反复试验摸索,得到一个较适合的工艺,并在染色时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的准确及稳定。
三套色染色工艺流程中:第一道为溴靛蓝染色,经氧化架空气氧化后进入靛蓝染色,连续进行七道的靛蓝染色氧化后水洗,最后一道为硫化黑染色。
染色时轧辊压力优选0.6MPa,车速优选25m/min,可以使三种染料在面料上带液均匀并充分氧化,减少色差。
进一步的:
所述的三套色染色流程:前处理2道:去油剂3g/L;纯碱5g/L;70℃;→水洗2道→溴靛蓝染色氧化1道:80℃,补液流量3.53L/min;→靛蓝染色氧化7道:室温,补液流量2.50L/min;→水洗2道→硫化黑染色1道:98℃,补液流量3.53L/min;→水洗4道→烘干。
所述的三套色染色配方:
溴靛蓝染色底液配方:
溴靛蓝 1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