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防伪元件与防伪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7523.2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利;朱军;李欣毅;孙凯;张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D25/45 | 分类号: | B42D25/45;B42D25/30;B4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防伪 元件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光学防伪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钞票、证卡和产品包装等各类高安全或高附加值印刷品的光学防伪元件。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至少基材的一个表面的部分区域带有编码图案,所述编码图案由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图案通过解码再现预先设定的信息;以及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一部分内填充第一种光学微结构,并且当一束光线照射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时,出射光与镜面反射光和/或直透光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该防伪元件既具有一线大众防伪的视觉特征,也同时具有二线防伪的隐藏信息。此外,该光学防伪元件以开窗安全线、烫印宽条、贴条、标识等形式应用于需要保护的产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其制作方法及带有该光学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伪造,钞票、证卡等各类高安全以及高附加值印刷品中广泛采用了光学防伪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新版欧元和加拿大塑料钞采用了衍射光变图像宽条,100元券美元采用了称为的微透镜安全线,新版100元人民币采用了光变安全线,Visa、MasterCard和我国的银联信用卡采用了衍射光变图像烫印标识,我国的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重要证件采用了衍射光变图像防伪技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大多数钞票、信用卡、护照等安全证卡采用了光学防伪技术。
光学防伪技术一般采用某种光学微结构产生特殊光学效果,呈现特殊的难以伪造的视觉效果,达到一线大众防伪的目的。但是,单单只具有大众防伪的视觉效果是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光学微结构的设计,实现一种既具有一线大众防伪特征,又同时具有二线隐藏防伪特征的光学防伪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防伪特征单一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该光学防伪元件既具有一线大众防伪特征,又同时具有二线隐藏防伪特征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至少基材的一个表面的部分区域带有编码图案,所述编码图案由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所述编码图案通过解码再现预先设定的信息;以及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一部分内填充第一种光学微结构,并且当一束光线照射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时,出射光与镜面反射光和/或直透光在空间上是分离的。
优选地,当照明光射入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出射光与所述镜面反射光和/或所述直透光的夹角大于10度。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二部分的线条宽度为大于2微米,小于人眼分辨的尺度。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案为傅立叶变换图案、菲涅耳变换图案、莫尔编码图案、条形码、二维码、希尔伯特变换图案、阿贝尔变换图案、梅林变换图案或各种自定义的变换图案。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为非衍射微结构、衍射微结构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优选地,所述非衍射微结构的尺度为大于5微米;所述衍射微结构的尺度为0.5微米到5微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二部分为平坦部分或内填充第二种光学微结构。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一部分为凸起,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二部分为凹陷。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案的第二部分内填充第二种光学微结构或所述第一种光学微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材为聚氯乙烯PVC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板、聚碳酸酯PC板或玻璃板。
优选地,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材和所述编码图案之间的功能层。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为剥离层、增强层、保护层、磁性层、荧光层、微结构形成层、金属反射层、高折射率介质层、多层介质层或金属介质多层结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7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