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6070.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8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仲荣;冼植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庆明亮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F1/04 | 分类号: | C09F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黄秋云 |
地址: | 52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白增粘 树脂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包括:a)把普通松香破碎投入精制溶解锅,用2级火力在190‑210℃进行充分溶解;b)将溶解后的松香用真空吸到蒸馏锅用武火加热升温,得到蒸馏后的精制松香;c)抽掉蒸馏后的精制松香中残留的重油后,再进行高温雾化、冷却,得到精制天然树脂;d)将精制天然树脂吸到反应釜后,加入催化剂和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水白增粘树脂。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由于是全密闭操作,能够减少材料高温氧化机会,使水白增粘树脂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全性更好,且颜色能达到0号色或接近0号色,与EVA、SIS、SBS等粘合材料的相溶性更好;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自然能耗和工作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白增粘树脂是对松香进行改性后得到的产品,它被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油墨、涂料油漆等行业。现有的水白增粘树脂制备方法一般是以普通松香为原料首先生产成精制松香产品,然后将精制松香运到树脂车间,再将精制松香与多元醇高温酯化反应生成水白增粘树脂;或是由乙烯裂解的 C5 馏份为原料,由 C5 组分中的双烯和单烯经阳离子加氢聚合而成加氢水白增粘树脂。
采用上述方法生产水白增粘树脂,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由普通松香生产成精制天然树脂后,再与多元醇反应从而造成了二次溶解,增加了工人工作量,增加了能耗,二次操作程序也增加了材料高温氧化机会,使水白增粘树脂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全性变差,颜色最大限度才能达到1或2号色(铁钴比色);二是都会存在一定量的双键不饱和化合物,在紫外线、氧或其他化学物质作用下易发生反应,也会降低树脂与应用对象的相溶性;三是在松香蒸馏时,随着松香液位降低,导致上部部分导热油加热管道未被覆盖,从而使没被覆盖的部分加热油导热管道表面及与未覆盖的部分导热油加热管道的蒸馏釜侧壁的松香变成焦炭,还可能会使上升的已被雾化的松香蒸干,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颜色,使产品的回收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把普通松香破碎投入精制溶解锅,用2级火力在190-210℃进行充分溶解;
b)将溶解后的松香用真空吸到蒸馏锅用武火加热升温,得到蒸馏后的精制松香;
c)抽掉蒸馏后的精制松香中残留的重油后,再进行高温雾化、冷却,得到精制天然树脂;
d)将精制天然树脂吸到反应釜后,加入催化剂和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水白增粘树脂。
其中,步骤d)中,所述酯化反应包括三个保温阶段:第一个保温阶段的保温范围为220-240℃,保温时间为1-2小时,第二个保温阶段的保温范围为240-260℃,保温时间为1-2小时,第三个保温阶段的保温范围为265-285℃,保温时间为1-2小时。
其中,所述水白增粘树脂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酯化反应完全后加入基于水白增粘树脂总重量1.5-2wt%的抗氧稳定剂后进行包装。
其中,所述抗氧稳定剂为亚磷酸酯类或受阻酚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其中,步骤b)中,所述用真空吸到蒸馏锅的真空度为-0.05~-0.07MPa;所述加热升温的温度范围为240-270℃。
其中,步骤b)中,所述蒸馏锅内设有三级呈高度递减的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蒸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蒸馏阶段:同时开启三级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蒸馏至松香液位下降到二级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第二蒸馏阶段:关闭一级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蒸馏至松香液位下降到三级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第三蒸馏阶段,再关闭二级导热油加热螺旋盘管,蒸馏至无产品流出或流出颜色较深的黄色物时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庆明亮树脂有限公司,未经德庆明亮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6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